在货架上脱颖而出,靠的不只是“颜值在线”,而是能一眼识别、过目不忘的“视觉锤”。

“好看的包装千篇一律,有趣的造型万里挑一。”一只短胖玻璃瓶、一只小红塑料瓶、一个被玩坏的小纸杯……这些不是简单的容器,而是产品的身份标签,是打进消费者心智的“造型密码”。

今天我们不谈配方、不讲广告,只聊那些靠“长得特别”就杀出重围的包装设计——它们有的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形态,有的成为全球消费者共同的视觉符号,有的甚至成就了一个品牌的百年传奇。

这些故事的共同点:好包装,不只是好看那么简单;勇敢迈出第一步的品牌,先成为了爆品。

一、Kara椰浆使用三角包,在印尼上市首年销量过亿


使用三角包的Kara椰浆

就是这样一款非对称的四面体包装(三角包),让Kara椰浆在印尼上市首年销量过亿!这就是包装造型的魔力。为什么Kara椰浆的三角包在印尼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呢?

Kara椰浆换小包装是基于对印尼消费者生活习惯的精准洞察。印尼家庭普遍在家烹饪、缺乏冰箱,且居民多为日薪或周薪制,消费能力有限。原本推出的200ml和1L椰浆规格不符合当地“即买即用”的需求,导致滞销。Kara调整策略,与利乐合作推出65ml小包装“三角砖”,满足一次性使用、易储存和低负担的消费场景,精准击中了市场痛点。

小包装不仅解决实际问题,还带来货架优势与品牌突破。65ml椰浆形状新颖、便于陈列,适配印尼传统小杂货店的销售环境。这种创新包装帮助Kara在上市首年销量破亿,十年内持续保持20%的复合增长。这一案例也说明,包装不仅是产品外壳,更是连接消费习惯、场景和品牌价值的关键战略工具。

还有更多在包装造型上创新,并成为经典或者是爆品的案例。最知名的恐怕莫过于可口可乐的曲线瓶。

二、可口可乐曲线瓶,成就612亿美元价值品牌


可口可乐瓶形的演化

可口可乐的曲线瓶,可能是全球认知度最高的品牌符号之一。

为防止仿冒、强化品牌识别,可口可乐于1915年发起瓶型设计竞赛,最终由美国印第安纳州的Root玻璃公司以可可豆为灵感,设计出独特的“曲线瓶”造型。这一瓶型不仅能“在黑暗中凭手感识别”,也因其造型优雅、识别度高,很快成为品牌标志,并于1916年正式投入使用。

此后数十年,曲线瓶在颜色、尺寸与细节上经历了多次演变,并于1961年正式被授予商标地位,成为全球首个获得此认证的包装形状。它不仅出现在达利与沃霍尔等艺术家的作品中,也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象征,至今仍作为品牌核心视觉资产,延续其百年传奇。


经典可口可乐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作者:Holy-DYVR

在 Interbrand《2024 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可口可乐(Coca-Cola)品牌价值达到61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七,位列食品饮料类全球第一。目前,可口可乐在大多数国家的可乐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每日在全球的销量高达22亿份。

三、品客薯片:创作者要安葬于这个罐子里


品客薯片




品客薯片

我们熟悉的那个品客薯片小圆筒,是弗雷德里克·鲍尔(Frederick Baur)发明的。他对自己的发明感到无比自豪,甚至在遗嘱中要求将自己火化后,把骨灰装进这个罐子里安葬。

1956年,为解决传统薯片易碎、油腻、易变质及包装中充气过多等消费者投诉,宝洁公司委托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鲍尔(Fredric J. Baur)研发一种全新的薯片和包装。鲍尔不仅设计出统一堆叠的马鞍形(双曲抛物面)薯片形状,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圆筒纸罐作为包装,以保持薯片整齐、不易碎,解决空气与新鲜度问题。

尽管鲍尔最初未能解决口味问题,研发工作随后由另一位研究员亚历山大·列帕(Alexander Liepa)继续推进并成功改进配方。最终,这种结合了堆叠形状与圆筒包装的设计成为Pringles产品的标志。这一设计也成为品牌辨识度极高的经典元素。

如今,品客薯片已经销往140多个国家,2023年,品客薯片的销售额约为32亿美元。

说明:品客薯片最初由宝洁公司于1968年推出,2012年被家乐氏以26.95亿美元收购,成为其核心零食品牌。2024年,家乐氏母公司Kellanova又被玛氏公司宣布收购,品客品牌也随之进入玛氏旗下。

四、亨氏经典的透明瓶,年售6.5亿瓶番茄酱


亨氏经典的透明瓶

1876年,亨氏公司推出了如今全球闻名的番茄酱。在那个时代,许多食品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使用劣质材料,特别是在番茄酱的生产中,许多公司使用未成熟或腐烂的番茄,这导致了产品质量差且安全隐患重重。然而,亨利·亨氏坚持使用自家农场种植的最新鲜的番茄,确保每一瓶番茄酱的高质量。

亨氏番茄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优质的原料,更在于亨利在包装和营销上的创新。亨氏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产品透明度对消费者信任的重要性。在那个食品掺假和质量不透明的年代,亨氏选择了用透明玻璃瓶包装产品,这一创新性的做法打破了当时市场的规则,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到产品的质量。此外,亨利还强调产品的健康性,他的番茄酱不含任何化学防腐剂,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亨氏不仅在品质上取得了突破,还在视觉上强化了品牌的可信度,这成为其日后全球成功的基础。

到1880年,亨氏番茄酱的包装瓶设计逐渐定型,成为后来风靡全球的经典形象。此后,亨氏公司不断扩大产品线,推出了辣椒酱、苹果醋、腌菜等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食品市场的地位。

此外,神奇的数字“57”亦成为亨氏重要的标志。1896年,亨利·亨氏受到“21种鞋款”广告的启发,意识到数字在品牌传播中的魔力,于是创造了“57个品类”的标语。尽管当时产品已超过60种,他仍选用“57”这一引人注目的数字作为品牌象征,成功塑造了亨氏独特的品牌记忆,至今仍深植人心(注意包装上的数字57)。

如今,亨氏每年在全球售出超过6.5亿瓶番茄酱。

五、养乐多:日均销量4000万瓶,小红瓶征服全球市场



在饮料行业,常见的容量通常在300到600ml之间,几乎所有品牌都遵循这一行业标准。然而,养乐多却选择了不同寻常的100ml小瓶包装。这一决策看似简单,实则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以小瓶包装和亲民价格更容易将益生菌带入千家万户,同时背后包含着养乐多创始人代田稔博士的健康理念:每瓶养乐多中含有100亿个活性乳酸菌,100ml的容量正好让消费者能够一次性饮用完毕,避免了因储存不当导致的细菌滋生或二次污染。此外,小瓶包装也鼓励消费者每天摄入,确保连续性的健康管理。通过这种精巧的设计,养乐多不仅掌握了消费者的购买频率,还成功地培养了“每天一瓶”的消费习惯,这在饮料行业是十分罕见的。

即使在菲律宾,有6.8万名消费者联合请愿要求推出更大容量的养乐多,当地媒体大力支持,但公司始终坚持100ml的小瓶装策略。这不仅避免了消费者因容量过大而降低饮用频率,也进一步巩固了养乐多在市场中的独特地位。


养乐多包装的迭代

养乐多的经典“小红瓶”最早诞生于1968年。在此之前,养乐多采用玻璃瓶装,虽然这种包装在保鲜上有一定优势,但其高昂的生产和运输成本极大地限制了市场扩张的速度。塑料瓶的引入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和配送成本,还让养乐多得以进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如巴西、中国香港、泰国、韩国等,进一步拓展了其全球市场的版图。

“小红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容器,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符号。2011年,日本某法院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8%的受访者在看到这个瓶子时,第一反应就是“养乐多”。因此,养乐多的小红瓶被认定为“立体商标”,成为了品牌的超级符号。这个设计不仅为品牌形象加分,还直接引发了后来者的模仿潮流,很多竞争品牌试图通过模仿瓶身设计来“蹭热度”。

养乐多通过这个“小红瓶”与消费者建立了情感链接,甚至在各地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在东京的街头,还是在墨西哥的市场,你都能看到小红瓶的身影,它不仅是产品,更是全球消费者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从1935年首次问世,到如今养乐多每天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卖出4000万瓶。

六、用一个杯子征服世界:日清杯面销量突破500亿份


Cup Noodle(合味道)

1966年日清创始人安藤百福,他带着“鸡汤拉面”来到了美国,希望将日本的即食面带到这个陌生的市场。

然而,当他观察到美国人的饮食习惯时,感到极为惊讶。美国人并不像日本人那样用锅煮拉面,而是直接将干面打碎,放进杯子里,再倒上热水,这种简单的操作令安藤百福大受启发。他意识到,美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与日本人不同,他们更倾向于快速、便捷且无需过多准备的食品。于是,回到日本后,安藤决定开发一款专门针对这种饮食习惯的新产品——他开始构思一种包装在杯子里的即食面。经过多次实验,团队最终设计出一种独特的发泡塑料杯,既能保温又便于携带。同时,他们还在杯子中间放置了干面,顶部放上调味料和配料,使面条在加水后能够迅速膨胀并保持口感。这款杯面在日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70年,日清食品开始在美国销售方便面,然而,面对美国消费者,日清很快意识到,单纯的“移植”并不能奏效。为了迎合美国人的饮食习惯,日清对杯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本地化调整。

首先,安藤发现美国人不习惯用筷子,于是将杯面的面条剪短,以便用勺子更方便地食用。同时,杯面的口味也进行了简化,原本在日本销售的多种口味在美国缩减为经典的牛肉、鸡肉和虾味。甚至连品牌名称也从最初的“Cup O’Noodles”改为了更加简洁的“Cup Noodles”(中文品牌名:合味道)。这些改变使杯面迅速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

日清Cup Noodles以红白配色与醒目字样打造出极具识别度的包装设计,不仅强化了品牌的视觉记忆,还通过高频曝光与文化植入,逐步成为全球泡面的代表性符号。从MoMA展品到好莱坞巨型雕塑,这一包装已超越产品本身,成为日清品牌最具力量的视觉锤。

到2021年,杯面的全球销量突破500亿份,其中70%的销量来自日本以外的市场。今天,杯面已经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

七、用一个红网软瓶,丘比蛋黄酱成为日本调味品界的超级符号





丘比在其早期发展过程中,除了美乃滋(mayonnaise,蛋黄酱)的配方不断优化,包装设计也成为品牌独特性的重要一环。1958年,丘比创新推出了标志性的红网塑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便于使用,更是在设计上强化了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在超市货架上一眼就能识别出丘比的产品。这个设计成为了品牌在日本家喻户晓的重要因素。

最具标志性的设计是其透明塑料软瓶搭配红色螺旋盖,这种软瓶易于挤压控制用量,既实用又卫生,契合现代厨房的需求。而在瓶身外部,丘比还采用了红色网格图案以及Q版“丘比娃娃”形象,传递出亲切、可爱、家庭感的品牌氛围。整个包装简洁却极具识别度,无论是在货架上还是社交媒体分享中,都能迅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这种独特包装带来了显著的市场效果。首先,强识别性的设计帮助丘比在激烈的调味品市场中脱颖而出,提升了品牌记忆度。其次,软瓶设计鼓励多场景、多频率使用,推动了家庭用户的复购。更重要的是,这一包装在日本本土之外也成为文化输出的一部分,许多海外消费者将其视为日式品质和生活方式的象征,从而助力丘比实现全球扩张。总的来看,丘比蛋黄酱的包装不仅美观实用,更有效承载了品牌价值,成为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器。

丘比蛋黄酱不仅是日本最畅销的蛋黄酱品牌,更深深融入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尤其在西式料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包装设计被称为“可爱”(kawaii),在日本拥有“狂热粉丝”的地位,被誉为“文化象征”,甚至激发出一种近乎痴迷的热情。《洛杉矶时报》曾评论称,丘比已经超越了普通食品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日本还有一个专门形容蛋黄酱爱好者的词语“マヨラー”(mayora),意指对蛋黄酱上瘾的人。此外,丘比公司还在东京运营一座名为“Mayo Terrace”的蛋黄酱博物馆,进一步强化了品牌与文化的连接。

丘比蛋黄酱是日本最畅销的蛋黄酱产品,同时也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

八、宾格瑞:一瓶“坛子牛奶”卖出95亿瓶





宾格瑞香蕉牛奶之所以能热卖50年,95亿瓶的销量背后,靠的不仅是罕见的香蕉口味,更是那只“胖胖的坛子瓶”。1974年,这款牛奶诞生之初正逢韩国政府鼓励民众多喝牛奶、却又面临乳糖不耐与消费抵触的时代背景。宾格瑞打破常规,选用了象征“高端水果”的香蕉口味,并采用差异化的半透明聚苯乙烯材料,加上改造自传统韩国“月坛”的瓶身造型,成功打造出一款在货架上一眼识别的包装,精准击中了消费者的感性认同和功能需求。


右侧为印上“坛子瓶”形象的利乐包宾格瑞香蕉牛奶

这款经典“坛子瓶”不仅从颜色到形状都高度强化品牌心智,还通过防滑凹点、防溢瓶口等贴心设计,让消费者在使用中形成深刻的使用记忆。从澡堂后的“奖励饮料”,到韩剧里的情感符号,再到走出国门、火遍中国的“黄色风暴”,这款包装已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尽管包装在陈列效率上不占优势,宾格瑞却始终坚持不换瓶型,哪怕出口版本换成利乐包,也会印上“坛子瓶”的形象,以守住品牌的核心资产。

宾格瑞香蕉牛奶的包装不是简单的视觉锤,它更像是一种文化密码,连接着一代又一代消费者的情感回忆与生活方式。在包装纷繁的时代,它用一个不变的造型,赢得了不断变化的年轻人。

在韩国乳制品市场,宾格瑞香蕉牛奶可以说是“断层大TOP”。它不仅稳居加工奶市场第一,还是韩国首个年销售额破1000亿韩元的乳制品单品。目前累计销量已超95亿瓶。

九、宾得宝:一只“胖玻璃瓶”热卖全球60国


宾得宝姜汁啤酒(并非啤酒,实际上是含气干姜汁饮料)

宾得宝能在软饮料市场上脱颖而出,除了坚持传统酿造工艺,这只“短胖”的玻璃瓶也功不可没。作为一家起源于澳大利亚啤酒厂的品牌,宾得宝天然地延续了酒类的包装基因。375ml的玻璃瓶,瓶身厚重敦实,搭配独特的拉环瓶盖,开瓶前还需“翻转摇匀”,仪式感十足。这种独特的饮用方式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差异化体验,也成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链接。


宾得宝水果汽水系列

这只玻璃瓶早在品牌创立初期就已定型,几十年来几乎未作改动。消费者无需看到LOGO,只要看到瓶身轮廓,就能认出是宾得宝。在瓶口套上金属环形盖之后,这一包装更强化了“精酿”和“高品质”的品牌印象。2010年起,宾得宝还将新推出的水果汽水系列直接装入这只老瓶子中,借助其高辨识度快速打通市场。即使在后期进行包装升级时,宾得宝也仅仅优化了标签设计,更加现代、年轻,重点突出原材料与“3-7天酿造时间”的特色,但始终保留了那只熟悉的玻璃瓶。

这种坚持带来了显著效果。宾得宝不仅在澳大利亚本土牢牢占据高端汽水市场,在出海美国、英国等地时,也正是靠这只瓶子,赢得了消费者对其“不同于传统碳酸饮料”的第一印象。瓶身中可见的姜末沉淀,也让“真实原料”成为视觉记忆的一部分。宾得宝CEO John McLean曾表示,正是这只瓶子帮助消费者在面对不熟悉的新口味时建立起信任,助推了整个饮料线的销售。

宾得宝用一只玻璃瓶,酿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语言。这不仅是一种包装,更是一种品牌态度的延续,也让这家仅有270名员工的家族企业,成功将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成为全球软饮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澳式风味”。2023年宾得宝营收达到了3亿澳元(约14亿元人民币)。

十、费列罗金莎巧克力:全球最具辨识度的巧克力球之一


费列罗金莎巧克力


费列罗金莎巧克力

费列罗金莎巧克力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场脱颖而出,尤其在中国建立起“高端礼品巧克力”的地位,包装设计功不可没。它的每一颗巧克力都被包裹在金色铝箔纸中,置于深咖啡色褶皱纸托上,再贴上白色小圆标识,形成了极具识别度的“金色球”视觉。这一包装不仅体现了意式奢华与精致,更精准地契合了中国消费者对“金光闪闪”“富贵吉祥”的审美偏好,尤其在节庆送礼场景中深受欢迎。因此,它在进入中国市场时被命名为“金莎”,迅速打开认知。

球形结构也是费列罗的一大巧思。不同于一般巧克力的扁平造型,球形不仅更具立体感,也更容易通过堆叠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陈列效果,特别是在春节、中秋等节日节点的商超场景中尤为突出。无论是三颗装的迷你条形包装,还是99颗、199颗的礼盒甚至巧克力花束,费列罗都通过多规格包装的“体积感”强化其“送礼有面子”的产品心智。这种视觉上的“金碧辉煌”成功将其从普通零食晋升为象征排场与品位的节庆礼品。

此外,费列罗在包装上的标准化和高度识别性,也大大增强了品牌的抗仿能力。金色锡箔纸与咖啡色纸杯的经典组合,早已成为品牌的“视觉锤”,即便不出现品牌名称,消费者也能一眼识别。这种强识别性的包装符号,配合其在广告中构建的高端场景,进一步加深了费列罗与“高级甜品”“礼仪场合”的品牌联想。

总的来说,费列罗的包装不仅是一种产品外观设计,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与市场策略。它以精致的造型、金色的色彩、礼赠的结构和浓厚的仪式感,成为了巧克力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包装视觉锤之一,也让这颗小小的“金球”成为全球消费者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甜蜜符号。

费列罗金莎巧克力每年在全球42个国家的年销量约为36亿颗(说明:2016年数据)。

十一、蓝瓶一出,风靡全球:1664 Blanc靠包装塑造高端白啤新风格





在众多啤酒品牌中,1664蓝瓶白啤(Kronenbourg 1664 Blanc)凭借极具辨识度的蓝色玻璃瓶迅速脱颖而出,成为小麦啤酒赛道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之一。这款酒不仅在法国本土热销,更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市场快速走红,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与女性群体的青睐。

1664 Blanc 于2006年正式推出,隶属于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法国啤酒品牌 Kronenbourg(可伦堡),品牌名源自其创始年份1664。Blanc系列主打白啤(Witbier / Wheat Beer),口感上相较于传统拉格啤酒更加清爽,伴有果香和柑橘调性。为了诠释“现代法式风格”的定位,1664 Blanc在包装设计上大胆突破,首次采用明亮的“海蓝色玻璃瓶”,搭配银白色字体与极简法式LOGO,成功打破传统啤酒棕瓶、绿瓶的陈旧形象,展现出品牌“更年轻、更时尚、更法式”的核心主张。

瓶身设计灵感来自埃菲尔铁塔,其纤长优雅的轮廓不仅提升了陈列辨识度,也强化了产品的“法式高端感”。这一造型与蓝色瓶身共同构成1664 Blanc最强大的“视觉锤”,帮助品牌在全球40多个国家迅速建立起独特而深刻的品牌识别系统。特别是在节庆、夜场、派对等消费场景中,蓝瓶的精致外观自带“社交利器”属性,不仅吸引消费者因“瓶子好看”而试饮,更成为社交媒体上频繁出镜的拍照打卡道具。

自2016年加快国际化进程以来,1664 Blanc凭借蓝瓶带来的强大视觉资产与品牌调性,在全球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嘉士伯(Carlsberg)更以蓝瓶为核心资产,成功孵化出1664 Rosé(玫瑰味)、无醇版等多个衍生系列,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巩固其“高端小众”形象。

可以说,这只蓝瓶不仅是一种包装,更是一种引领潮流的品牌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法式高端啤酒的风潮。

十二、科罗娜啤酒的阳光密码:用沙滩与自由征服全球啤酒爱好者



科罗娜啤酒(Corona),一个源自墨西哥的品牌,凭借其与阳光、沙滩和自由生活方式的紧密结合,成功蜕变为全球畅销的啤酒品牌。

科罗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其产品包装本身的独特性。传统啤酒普遍采用深色瓶装,以避免阳光的照射影响啤酒的口感。然而,科罗娜在这一点上逆流而行,选择了透明玻璃瓶,这一选择在显得颇为大胆,但也为科罗娜带来了巨大的差异化优势。消费者在货架上很容易被透明瓶吸引,而这也成为了科罗娜的标志性特征。

为了应对阳光带来的口感变化问题,科罗娜巧妙地引入了柠檬片的搭配。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阳光暴露带来的口味问题,还通过这种饮用方式强化了科罗娜的品牌形象。柠檬片不仅是口感的提升,更是一种饮用仪式,赋予了科罗娜更多的体验感与文化认同感。这种饮酒方式在美国市场尤其受欢迎,使得科罗娜成为了派对、聚会以及休闲时光的首选。

科罗娜通过一系列以海滩和休闲生活为主题的广告,将科罗娜与轻松、自由的度假生活紧密结合。这些广告场景展现了蔚蓝的海岸、柔软的沙滩,以及冰镇的科罗娜,营造出令人放松的氛围,吸引了曾经去过墨西哥度假的美国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在春假期间体验过墨西哥沙滩派对的大学生们。这一策略成功地唤起了消费者对度假时光的美好回忆,帮助科罗娜迅速打开了美国市场,并为其全球化扩展奠定了基础。

在集团母公司Modelo的推动下,科罗娜逐渐打入了欧洲、亚洲和其他国际市场。尽管墨西哥啤酒并不如欧洲啤酒那样拥有历史悠久的酿造传统,但科罗娜通过其与休闲、度假场景的巧妙关联,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定位。目前,科罗娜是全世界最畅销的墨西哥啤酒,同时,是全球150个国家销量最高的进口高端啤酒。

十二、绿色的泪滴瓶,让巴黎水年销超十亿瓶



巴黎水(Perrier)自19世纪末问世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包装设计和鲜明的视觉符号,成为全球高端气泡水的代表品牌。其最具标志性的元素,莫过于那只绿色的泪滴形(teardrop)玻璃瓶。这一设计灵感源自品牌缔造者之一St John Harmsworth 日常锻炼使用的印度健身棒(Indian clubs)。他将泉水商业化后,决定采用这种具有雕塑感的瓶身造型,使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绿色玻璃瓶则强化了天然、清爽、高品质的品牌印象,也进一步强化了“法式生活方式”的联想。

这种瓶型不仅仅是一种包装,更是巴黎水的重要视觉锤。巴黎水的瓶身完美地承担了这一功能:其造型在全球饮品市场中极为罕见,辨识度极高,即使没有Logo,消费者也能迅速识别其品牌归属。这种强识别性让巴黎水在琳琅满目的饮料货架中依旧光彩夺目,始终保持高端感。

这种设计上的坚持,也带来了显著的商业效果。截至2013年,巴黎水已进入全球140个国家,年销量接近10亿瓶。高辨识度的包装设计不仅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也强化了品牌文化的延续性。消费者对巴黎水的记忆,往往先于产品本身,就是那只绿色瓶子。因此,这个瓶身不只是容器,更像是一张通行全球的“品牌身份证”。

为了保持新鲜感与时尚气质,巴黎水也在经典瓶型的基础上不断推出限量款设计。2013年,品牌推出与波普艺术大师Andy Warhol 合作的限量瓶,将艺术与商业完美融合;2019年又推出 ARTXTRA 系列,与当代艺术家合作,探索视觉语言的新可能。无论是玻璃瓶还是后续开发的塑料瓶和易拉罐版本,始终围绕“绿色泪滴”这一核心视觉锤进行延展与创新,从而确保品牌认知的延续性与活力。

雀巢公司每年生产 12 亿至 17 亿瓶巴黎水。

十四、边上“长”个包:冰淇淋化了、涨芝士啦的超级符号



2014年,新疆乳业龙头天润乳业决定打破地域限制,走出新疆,把酸奶推向全国市场。面对竞争激烈的低温酸奶赛道,天润意识到,仅靠口味或广告还不足以脱颖而出,真正的差异化,必须从产品最直观的触点——包装入手。而此时,来自瑞典的爱克林包装(Ecolean)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传统酸奶包装,主要以玻璃瓶、百利包、屋顶盒、杯装为主。相比之下,爱克林包装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一侧鼓起的“气囊手柄”——这个“显眼包”不仅让袋子可以直立放置,也成了货架上的视觉奇观。第一次看到它的人几乎都会发问:“袋子上为什么长了个包?”也正是这个问题,让它被牢牢记住了。

爱克林不仅“长得特别”,更在使用体验上击中痛点。它采用添加了35%碳酸钙的环保材质,轻盈又坚挺,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而在饮用时,只需轻轻一挤,便可将酸奶一滴不剩地喝完。那只“手柄”,不只是视觉锤,更是使用时的最佳着力点,无论直饮还是倒出,都格外顺手。消费者不再为喝不完、倒不出而烦恼,这样的包装设计,把实用性与创新性完美结合。

更妙的是,这只“手柄”还能印上slogan、品牌主张,成为天然广告位,进一步提升品牌认知。

2015年,天润正式推出首款采用爱克林包装的酸奶系列,首年销量突破1.3亿包,此后更是累计销量破十亿包,引发了整个乳品行业的关注与效仿。



2017年,君乐宝“涨芝士啦”采用相同包装,上市后仅一年,销量超过2亿包,市场占有率达到82%,上市两年突破10亿包。

十五、农夫山泉天然矿泉水(运动盖装)



农夫山泉官网上介绍这款产品:农夫山泉天然矿泉水(运动盖装)选自长白山莫涯泉优质水源,口感清。采用单手即能打开的运动瓶盖,为饮用者提供便利。标签设计四种图案分别代表长白山春夏秋冬四季由英国著名插画师Brett Ryder创作而成,色彩丰富、充满想象力。

这款产品吸引消费者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瓶盖,这或许是国内第一款在饮水瓶上创新的瓶盖,实现了可以单手开合,并且不必担心倾斜或倒立时水自然流出,极大地方便了在途饮用,也方便躺着时喝水。

其二是充满诗意的插画,农夫山泉这一系列瓶装水的包装插画,以四季为主题,巧妙地将春、夏、秋、冬的自然意象和拟人化动物相结合,展现出品牌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每一款插画不仅仅是一幅画,更像是一段温柔而富有想象力的自然童话,唤起消费者内心的温暖与诗意。运动盖与插画共同构成了这款水的视觉锤,让其在众多包装水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忠实的用户。

春夏秋冬插画:









十六、农夫山泉婴儿水:国内首创母婴水瓶型设计





农夫山泉婴儿水打动人心的,同样还有其简约的设计以及贴心的用户体验。这款包装由热浪设计公司打造。

农夫山泉婴儿水,在包装设计上进行了差异化尝试,是国内较早针对母婴人群开发专属瓶型的产品之一(目前也没有看到国外有类似的包装设计)。该产品在填补细分市场空白的同时,也对包装结构、材料选择和用户体验提出了新的设计方向。

瓶体采用硬朗的造型与简洁透明的贴标方式,意在传达产品水质的纯净和灌装工艺的规范。所使用的PET材质为无毒无味。瓶身不仅提升了整体的稳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1升装水瓶易倾倒的问题。


爸爸握大的凸侧,妈妈握小的凹侧

在人体工学方面,该瓶型强调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握持体验。瓶身两侧设计了不对称的凹凸结构,以适配不同手型用户的需求。设计方将其定义为对“饮用者”与“使用者”角色的区分:爸爸握大的凸侧,妈妈握小的凹侧,方便单手轻松握住产品。

整体上,这款产品在设计上兼顾了功能性、安全性与特定人群的使用场景。这款农夫山泉婴儿水通过圆润瓶型与简洁自然图形,打造出温和亲切、易于识别的视觉记忆点。

十七、三顿半靠一个杯子“弯道超车”



三顿半通过创新包装设计成功打造了品牌视觉锤,实现了在高度竞争的咖啡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弯道超车”。

与传统速溶咖啡常见的长条袋装不同,三顿半采用迷你咖啡杯造型,以“给用户一杯真正好咖啡”为出发点,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产品属性。这一设计不仅增强了产品的趣味性与辨识度,也在货架陈列和社交平台传播中脱颖而出,成为品牌的超级符号。

在配色上,三顿半跳脱出咖啡常用的棕黑色系,采用低饱和度的水泥灰、柠檬黄、森林绿等现代色彩,契合年轻消费者偏好的“高级感”与“极简风”。同时,产品通过杯身上“0–6”的编号,简化烘焙程度的理解门槛,使专业概念可视化,增加社交讨论的可能,形成“像讨论口红色号一样谈咖啡”的话题度。

三顿半的设计成功激发了用户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的UGC(用户原创内容)分享热情,其“成图率”在行业中表现优异。消费者不仅在购买时愿意拍照,还乐于将包装DIY为钥匙扣、多肉盆栽等二次创作对象,进一步扩大品牌在社交网络的可见度。

三顿半2020年营收近4亿,2021年营收近8亿。三顿半在2021年获得新一轮融资时,估值达到45亿人民币。

十八、结语

纵观这些令人过目难忘的包装设计,不难发现,它们之所以能成为“超级符号”,不仅因为造型新颖或色彩出众,更在于精准洞察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文化心理与情感诉求。每一个成功的包装背后,都是对产品价值、品牌理念与用户体验的深度演绎。

从一只小红瓶到一只“坛子牛奶”,从可口可乐的曲线瓶到三顿半的迷你杯,它们不只是产品的容器,更是品牌沟通世界的语言,是触动人心、打入记忆的视觉锤。未来,当产品同质化愈发严重,谁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造型密码”,谁就能在喧嚣的货架上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心智高地。

参考文章:

[1] 日均销量2991万瓶,养乐多小红瓶如何征服全球市场?-FoodTalks全球食品资讯

[2] 50年仍热卖,销量破95亿瓶,这瓶香蕉牛奶,真的好会“讨好”年轻人!

[3] 费列罗巧克力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4] Ferrero Rocher - Wikipedia

[5] Why 1664 Blanc is so successful – and what role its famous blue bottle plays

[6] Virus warnings and a string of scandals may spell the end for Perrier

[7] 酸奶畅销的秘诀,是边上“长”个包的爱克林包装?|食装-短视频

[8] 连续3年双11销量第1,三顿半如何靠包装逆袭? | 食装-短视频

[9] 科罗娜啤酒:如何用沙滩与自由征服全球啤酒爱好者?-FoodTalks全球食品资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