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地震发生后,中国救援队开全球之先,不到24小时便挺进灾区,为当地受灾民众提供了急需的援助。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处于对峙状态的缅甸各派武装,竟悍然向中方救援队鸣枪示警。此事发生后,中方、缅甸各自做出了什么改变?



从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发言来看,中方对此事态度非常明确,即希望在大灾面前,缅甸各族各派能够以抗震救灾为主要任务,确保中方在内的各国救援人员和物资安全,同时确保救援运输通道保持畅通。而在具体行动上中方则更进一步,已让各支救援队伍陆续从缅甸撤离。

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周多时间,救援队再留在当地意义已经不大,黄金救援时间就那么几十个小时;同时当地已经开展消杀工作,接下来的灾后重建工作也不是救援队的工作范围。但实事求是地讲,除开时间上的考虑,缅甸军方鸣枪示警这一行为也算是推波助澜:毕竟中国救援队总不能一边顶着天灾救人,一边还要被人祸威胁自身安全。



考虑到这一点,缅甸领导人敏昂莱选择出面挽回局势。在中国救援队陆续回国的当下,他亲自登门拜访,来到曼德勒营地,慰问包括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在内的全体中国救援队成员,强调中国救援队伍远道而来提供支持,正是两国胞波情谊的生动体现,他期待同中方加强沟通,拓展在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方面的合作。

作为缅甸的一把手,敏昂莱这样做绝非无的放矢。一来这算是挽回鸣枪事件以来的不满情绪,台阶给的已经比较高了。二来灾后重建工作即将展开,缅甸在这件事上还有求于中方,不能因为鸣枪事件影响中缅关系。正是因此,他明确拒绝了不怀好意的台当局派出的救援队,哪怕这支救援队有足足126人,同时专注于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特意对中国香港的救援队表达了谢意,政治上的站位很稳固。



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是形势所迫。敏昂莱当然想尽可能多地获取外部援助以渡过难关,但是现在能帮他的只有中国,其他国家根本指望不上。就拿美国来说,这场地震美方仅派了一个由三名美国国际开发署工作人员组成的团队,前往缅甸协助救灾和评估需求。

如今缅甸地震至少造成3471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美方仅派3个人来有何意义?更何况这三个人尚且自身难保。近期特朗普准备大幅削减美国政府开支,其国际开发署首当其冲,这三个工作人员刚抵达缅甸就收到了特朗普政府的解雇通知。



特朗普为了省钱连自己国家的部门都在裁撤,几乎不可能帮缅甸度过灾后难关,从敏昂莱慰问中国救援队时用“胞波情谊”四个字来评价中缅关系来看,他总归还是看得清这一点的。之前“胞波情谊”四个字中方用的比较多,敏昂莱很少强调;这一次他是亲眼目睹谁是真正的朋友,终于愿意大方给出这样评价,态度最起码还算比较务实。

总而言之,缅甸在内战仍未结束的背景下迎来这样一场大地震,其灾后重建工作势必前路多艰,各派武装力量是否会趁着这段“真空期”继续大张挞伐还不好说。这时候敏昂莱应该明白谁才是缅甸人民的朋友、谁才是能帮助缅甸渡过难关的国家。接下来一段时间,他恐怕需要亮出来更为诚恳、务实的对华态度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