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古代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是相对落后的,由于缺乏科技力量的加持,所以古代信息传递在某些时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然而,战争爆发、天灾泛滥、民间暴乱等重要事件中,信息及时传递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于是,八百里加急传递信件应运而生。
不过,这并不是古人在信息传递快速性方面所做出的唯一突破。事实上,我们今天在影视剧以及古代小说中所见到的飞鸽传书,真的存在于真实的历史记载当中。
飞鸽传书的技术,对于古代人来说是高超的黑科技。它从上层社会逐渐传播开来,知名度也大大提升。
飞鸽传书是什么时候被普遍应用的?鸽子一直以来都具有传信的功能吗?
信息传递,逐渐普及
《宋朝事实类苑》这本书生动描绘了宋朝各阶层的社会生活,它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四川人因为有事需要亲自前往河南处理,不得不孤身一人踏上离乡的道路。可是,家中此时也正好发生了重大事项,有些事情还需要这位四川人拿主意。
不管是在路途当中还是在到达河南之后,他的距离与老家都相距甚远。如果按照古代传统的信件传递方式来看,等到他的信息被带回老家时,可能他所说的话也就没有了任何的建设性。
因此,他们必须要寻找一种更为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正好,路过的商队给了这位四川人灵感。
商队里面的人为了及时传递消息,准确应对生意场上种种变化,常常需要通过互通有无的方式来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而他们通常采用的信件传递方式,则需要借助信鸽来完成。
这些商人说,信鸽的传递速度比普通的信件传递速度要快2~3倍,恰好能够解决信息滞后性的问题。而且,经过特殊训练的信鸽方向感极其准确,可以在信件传递过程中承担重任。
一开始这位四川人还不大相信商人口中说的话,毕竟依靠尚未开化的动物来传递信息,听起来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当他亲眼见到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时,亲眼见到商人从信鸽腿上绑着的小盒子里拿出信件时,他终于不得不相信万物有灵这一说。
于是在商人的帮助下,这位四川人采用同样的方式为家乡传递信息。如此一来,让他和家里人都焦头烂额的事情,终于得到了顺利地解决。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并不可考,但既然它存在,大概还是能说明飞鸽传书这一形式在宋朝已经形成并发展了。
而根据宋朝历史记载,南宋时期的曲瑞曾经把飞鸽传书这一功能运用到了军营当中。
当时军营的驻扎地和军队训练以及战场地点相距比较远,指挥中枢发出的信息如果要传递到战场上,恐怕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浪费一点时间,可能就需要牺牲几十上百名战士的性命。
于是曲瑞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借用飞鸽传书来缩短信息传递时间。他命令军中专门饲养五只信鸽,每一只分别代表一支军队。在平时的训练中或者是在战场上,哪一只信鸽飞出,就代表着与之相对应的军队接到了调兵命令。
军中的信息传递因为这一方式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军队在战场上不必要的牺牲也逐渐减少。
同样,在民间传说中,飞哥传书也有相当强大的存在感。不管是江湖帮派传递信息,还是手工艺人传递材料,信鸽都是其中重要的媒介。
当时,饲养信鸽还成为了一条专门的产业链。正因为有着庞大的市场,所以这条产业链才有着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不过,飞鸽传书并不是宋朝才兴起的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形式。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人利用鸽子来传递信息了。
但是鸽子对于民间众人来说并不是传递信息的唯一媒介,所以它的功能,除了传递信件之外,还有其他许多方面。
实用娱乐,功能演变
根据《畿辅通志》记载,鸽子曾经在汉武帝刘邦开创事业的过程当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当时楚汉争霸,刘邦一开始是处于劣势地位的。项羽的手中有着雄厚的军事实力,而且他的军事作战经验也比刘邦更加丰富。所以,刘邦刚开始非常被动。
有一次,刘邦被项羽手下的追兵追击,手中又没有任何力量给予反击。情急之下,他只能跳进一口井中,躲避敌人的搜捕。
但是,狭小的空间限制了他的退路。如果敌人在井口边发现了他,他就只能成为别人的瓮中之鳖。躲在枯井当中的刘邦,抱着赌一把的心态等待着下一步的局势。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有两只鸽子飞到了井边,并且在井口停留了许久。负责搜捕刘邦的追兵看到这一场景,便以为一只避人的鸽子停留在井口,正好能够说明水井下方没人。所以,他们放过了这里,刘邦也逃过了一劫。
这两只鸽子成了刘邦开创宏图霸业道路上的恩人,他在建立汉朝之后,也开始饲养自己的鸽子。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影响,民间百姓也纷纷掀起了一股饲养鸽子的狂潮。
其实早在汉代之前,原始部落时代,饲养鸽子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职业。只不过当时的鸽子属于肉鸽,人们饲养鸽子的主要目的还是用于吃食。
但是后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粮食储备日益充足,食物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所以在这一背景之下,人们又对鸽子开发了新的功能用途。
有人专门饲养鸽子用于取乐,其具体的娱乐形式如同斗鸡一般。有人将之当成自己的宠物,像爱护子女一般爱护鸽子。而作为吃食的肉鸽也一直广泛存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一功能也被一代代延续了下来。
唐朝时期社会生活繁荣,人们饲养鸽子也为了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有人专门把鸽子带到山上放生,以此来追求长生和家人的健康。
开元年间的统治者唐玄宗也非常喜欢鸽子,甚至还专门为他饲养的众多鸽子取了非常风雅的名字。此时,鸽子作为信鸽的功能已经被开发了出来,但与此同时,它的身上还保存着其他的功效。
我们纵观中国的史书记载,也能发现飞鸽传书这一特殊信件传递方式的起源。传递信息并不是鸽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早年间鸽子也被用于其他的用途。
后来根据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才会有人专门培养鸽子传递信件的能力。而这一相对高超的古代信息传递黑科技也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鸽子也从军营当中逐渐飞向了寻常百姓家。
飞鸽传书这一方式的普及,正好能够说明古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正是因为生活质量有所提升,所以大家才会有兴趣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和信息沟通效率。
从不同时代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社会现象上,我们能够看出其背后体现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的转变。
信件传递,更多形式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是非常滞后的,速度也并不快捷。在众多的信息传递方式中,飞鸽传书算是相对先进的一种形式。除了飞鸽传书之外,古代社会还存在着其他的信件传递形式。
烽火狼烟,这是信息传递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多发生在战时的边疆地带。传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他用来向其他诸侯传递信息的方式就是点燃烽火。
军中的人看到烽火狼烟,立马就会得知战乱的信号,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调整兵力,给出相应的应对方式。
除此之外,古人大多也会用点孔明灯的方式来传递信件。在现代社会中,孔明灯是用来祈福的吉祥物品。但是在孔明灯发明之初,它是用来传递紧急信息,并且释放求助信号的。
另外,古代较为普遍的信息传递方式是驿马邮递。快马加鞭这个成语,最初就是由这个信息传递方式演变而来的。八百里加急的紧急信息传送,指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形式的高级阶段。
另外,古人也常用尺素、锦鲤来表达家书的传递。“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一特殊的信件,其实承载的是古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浓烈思念。
在科学技术尚未发达的古代社会,人们通常也会产生许多的生活智慧。既然有传递信件的需要,那么大家便会陆续发明更多的传递信件的方式。
这些方式或许在今天的我们眼里已经太过落后,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果然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实现团结协作。
结语
鸽子是家禽当中一种常见的生物,但因为传递信件的功能,它又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信鸽的产生和发展逐渐衍生出了一条专门饲养信鸽的产业链,这也反过来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众多的信息传递方式,其实都是古人生活智慧的结晶,都值得后人的认可和尊重。
参考:
1.《宋朝事实类苑》
2.《北京市文物局官网》
3.《畿辅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