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美政商界正在北京展开新一轮互动。日前,美国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抵达北京展开访问。他是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首个访问中国的美国共和党高级别官员,也是目前共和党内少有的具有在华工作经验的政治人物。20世纪90年代,戴恩斯作为美国企业驻华高管,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工作了6年。据悉,戴恩斯此次访华将在北京同多位中方人士展开互动交流。此前,戴恩斯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采访时表示,他希望美国与中国可以有更好的贸易关系。
史蒂夫・戴恩斯(资料图)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对媒体表示,戴恩斯访华对于中美互动而言能发挥一定的稳定作用,“作为议员来中国走走看看、了解一些情况、见一些人,在任何时候这种访问、这种互动都是积极的。” 彭博社此前的报道还提到,戴恩斯2017年曾在蒙大拿州的牧场接待了时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两人还一起骑马。此前,特朗普近期多次表示自己很快将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两次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均表示,中方没有可以发布的信息。
美国今年已经发动了对中国的两轮关税战,每一次都对中国所有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已经累积到了20%的水平。而根据特朗普去年的说法,要对中国的商品加征60%的关税。在关税水平已经涨到了20%的情况下,逼迫中方去做一些有损自己利益的事情。特朗普的借口是中国生产的芬太尼类产品在美洲泛滥,导致美国芬太尼类毒品现象十分严重,要求中国解决这一问题。
戴恩斯访华带了两个目的,一个是推动中美经贸谈判,具体下来就是让美国更多商品出口中国,扭转美国的贸易逆差;另一个是要求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进行更多管控,限制芬太尼药物流往美国社会。而在戴恩斯结束与中方的会晤之后,并没有对外表示取得了什么成果。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发布了《中国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这份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在管控该类药物所采取的力度和措施,也明确介绍了芬太尼类物质出口链条管理。做到这一步,中国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特朗普(资料图)
日前,哈佛大学教授、“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与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美、驻日大使崔天凯,北京对话联合创始人、观察者网董事长李世默,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就多极化视角下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世界新格局下的战略竞争与合作、美国政治动态与对话政策、中美科技竞争新局势、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安全、未来全球贸易与跨国供应链风险研判等展开对话,深刻剖析在全球新格局下的中美关系未来。
72岁的外交老将崔天凯那可是响当当的外交硬汉。在美国任大使期间,他那份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的气场没少让美国政客折服。此番重出江湖,无疑是向全球释放明确信号:中国不会在美国面前低头。崔老虽年过古稀,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这足以证明事态之严重性,也彰显了中方应对危机的底气和决心。以他丰富的外交经验和处理国际纠纷的老辣手腕,应对美国的挑衅绝非难事。
格雷厄姆·艾利森(资料图)
现在的中美局势,不是山雨欲来,而是雷声大、雨点小。看似一触即发,但彼此都心知肚明:冲突不是出路,和平竞争才是正道。中国不怕对抗,但更愿意谈合作;美国若仍执迷于制造冲突、分裂世界,那最终损害的,不只是中美关系,更是整个国际秩序的稳定。中美这趟车,已经驶到岔路口。是踩刹车还是猛踩油门?答案掌握在双方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早已做好了两手准备,不会被吓住,更不会被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