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到来之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广州市康纳学校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2025年世界孤独症日主题系列活动,正式建立馆校共建合作机制。双方以“文化赋能、融合共进”为理念,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特殊教育”协同发展模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精准对接特教领域,实现全民阅读与融合教育的深度结合。
创新机制:构建文化助残新范式
活动现场,多家单位共同启动了“爱育星梦”孤独症儿童教康融合项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广州市康纳学校通过签订馆校共建协议,确立三大合作方向:一是建立特殊群体图书集体借阅通道,实现阅读资源持续更新;二是开展阅读进校园活动,促进阅读推广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三是共建专业阅读指导体系,发挥图书馆文化教育功能。活动当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从广东省捐赠换书中心精选300册适读图书捐赠给广州市康纳学校,通过设立班级图书角,确保优质文化资源直达特教基层单元。
“爱育星梦”孤独症儿童教康融合项目启动现场。
双向赋能:打造融合教育新场景
为深化全民阅读在特教领域的实践创新,广州市康纳学校正式聘任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三名馆员担任“阅读指导员”,结合传统节日、世界读书日等重要节点,开发“阅读+手工”“绘本剧场”等系列融合教育活动。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自2021年开展的“星光伴读”孤独症群体服务项目同步升级为双向赋能模式,将引入康纳学校特教专家组建的公益讲师团队,联合研发符合孤独症群体认知特点的阅读课程体系,以提升特殊群体阅读服务的专业性与实效性。
情景教学:创新公共服务认知课
活动现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员团队依托馆藏绘本《第一次去图书馆》,设计三大体验模块:通过可视化场馆导览建立空间认知,情景模拟借阅流程,掌握服务规范,通过“书海秩序大闯关”游戏培养公共意识,“汉字精灵拼图”环节运用多感官刺激教学法,有效增强文化符号识别能力。参与家长普遍反馈,沉浸式体验显著提升了孩子对公共文化场所的适应能力,将多带孩子走进图书馆,增加亲子共读频次。
“书海秩序大闯关”游戏帮助孩子们了解图书馆行为规范。
服务延伸:构建特教服务新格局
此次合作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继越秀区启智学校项目后,在特教领域打造的第二个示范性合作项目,标志着"公共图书馆+特教学校"服务模式实现跨区域复制,通过资源互补与机制创新深化全民阅读。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何梦怡 通讯员 张家意 刘嘉琪 苗苗
图片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