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一一
自从到此天台境,经今早度几冬春。
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
自从来到天台山这个地方,到如今已经度过了许多个冬去春来 。这里的山水亘古不变,而人却不知不觉衰老,眼前目睹了多少年轻后生来来去去 。
自从到此天台境,不仅仅是寒山隐居于此。而是生命的定境,找到生命的本来面目的安顿之境。
如如不动,亦无时间相,故能在“经今早度几冬春”的四季轮转中,身心安顿。
有此定,乃慧定,能观也。“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这是寒山所观的世间万象。
“见却多少后生人”不仅是肉眼所见,更是般若慧观对世间法的穿透。禅宗强调“慧是定用”,即在定中自然生起观照力。寒山以“见”字点出慧观之妙用:既能洞察青春易逝的无常(现象),又能超越对“老”与“少”的分别(本质)。这与《坛经》“即定之时慧在定”契合——当心体如虚空般安住时,对生灭的观照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定中本具的智慧朗现 。寒山诗中“见”的主动性,实为定慧交融的自然流露。
寒山将“冬春”轮回与“山水不移”并置,暗合“即慧之时定在慧”的禅机。六祖以灯与光喻定慧关系:灯(定体)必放光(慧用),光(慧用)不离灯(定体) 。诗中“经今早度几冬春”的时序流转(慧用动态),始终未曾动摇“山水不移”的如如本体(定体寂静),恰如灯光同源、体用不二。寒山在观世间生灭时,心体始终未离“定境”,故能“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直心”(《坛经·定慧品》),达到“动静一如”的禅修高度 。
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