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分四个方面来讲营养,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段食

就是吃了之后会新陈代谢,会排泄,即一般所认知的食物。

触食

你要接触一些好的能量,不是吃下去的,靠气味、靠颜色、靠光彩(前面说的太阳光等)。比如檀香是很好的触食,能够激发能量,能够让人更清醒,头脑更灵活。


人死了之后进入中阴状态,包括鬼神,可以靠吃香味吃饱,所以为什么供祖先都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去。天人状态的生命也是靠吃香,所以为什么供佛、供护法都是靠供香,他靠吃香就能吃饱,这叫触食。

人体也是需要触食的,通过香味,通过看不到的磁场、阳光、天体能量,这都属于触食,虽然它不是靠新陈代谢吃进去的,但是它已经补充你的能量了。

触食还有一个是佛经讲的男以女为食,女以男为食。佛教不是禁欲主义,只有出家是断欲的,通过梵行之路走向解脱。欲界的众生就是男女的能量交换,但你不能纵欲,能量消耗太多了,就退堕了。


思食

就是你内心的希望,比如望梅止渴。饥荒时代,聪明的妈妈把砖头放在篮子里系在房梁上,一直给孩子说第二天就可以吃到馒头,馒头在上面放着呢。有一天老鼠把篮子咬掉了,孩子一看是砖头,不是馒头,一下子失去希望就死掉了。

希望可以让你的能量能够坚持,在一定时间内超越肉体的营养不足。比如明天能赚到更多的钱,明天会过得更好,这种希望能给自己能量满满,所以意识可以给我们构建很多能量,这是思食。

所以佛说一定要多说好话,多夸赞别人。但是我们现在世间法正好相反,经常喜欢通过打压别人提高自己,吸别人的能量,打压别人。


但是如果要修佛法,就是多布施能量,多说人好话,其实你也不会损失啥,但听的人高兴了,被鼓励了。人很容易被语言激发能量,你只要这么说他就很开心,他也不会判断你是真是假,说久了他就很开心。这种语言的力量,就是思食,给人希望,给人鼓励。

小孩是要鼓励的,不能老是去打压。成年人也是需要鼓励的,对自己的家人经常鼓励,他(她)就越来越厉害,你经常打压他(她),可能就越来越泄气。

所以有些不停打压你的,或者不停给你恐怖营销的,不停给你心理不良暗示的,你就要远离,不要接受,要提醒自己这是不良的思食,你吃下去之后会出问题的。多跟鼓励你的人接触,跟能给你提高自信的人多接触,你的思食就越来越好。找这样的朋友圈,找这样的伴侣,或者彼此调整一下语言。这都不花钱,但是可以给人很大的力量。


识食

就是佛教讲的阿赖耶识。它存在人体中,就能提供能量。尤其是你对自己的自信能够激发能量。人死后阿赖耶识离开,人体变化非常大,这就是所谓的识食——阿赖耶识的力量。

有些修法增强心轮的能量,也是在发挥阿赖耶识的力量。如果修行有进步,就能感觉能量越来越强,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感觉身上有光了,这就是内在阿赖耶识的力量。

以上这四种营养方式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大家也可以去验证它,去实践它,让我们身心更加健康。尤其是心理的健康,跟后几种食物是非常有关系的。

我们的生命不管怎么样,都会遇到生死问题。最初进入受精卵的心识,死亡之后又离开肉体,有一个心识的相续,这是佛教的观点。这也是修行者更关注的问题,因为不可能永远健康,人总会老病死的,这是释迦牟尼佛传授佛法的原因。他遇到老病死了,想解决老病死,也要帮助众生解决,所以去修行。

关于从佛教角度看健康系列就讲到这里了。下次将开始新系列的讲解——释迦牟尼佛的“三时说法”。


很多刚学佛的人都会很迷茫,平时都是自己看书,或者在网上看。对于佛教的框架和体系、修行的次第很难理清,比如大乘、小乘、南传、藏传、汉传、禅宗、净土、密宗、律宗、四圣谛、十二缘起、般若、中观、唯识、如来藏……各种佛教术语,其实都无法真正了解含义和区别,就更不太可能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修行道路。

一学佛一下禅宗、净土或者密宗已经选定了,学到中间发现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这个传承到底可不可靠,也不知道了,又后悔了等等的,就走了很多弯路。

所以对于初学者,首先要了解整个佛法的体系,不同的法门、方法方式和引导的次第全是不一样的。佛教说是一个体系,其实也是不同体系的杂烩。第一先了解一个大概的总体的,第二你觉得自己感兴趣的,想了解的再去深入它。每个教派都有它的修学体系,判教体系,它的修学次第都不一样的。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整体的介绍清楚以上问题,欢迎继续关注。

(本系列完)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自贤威法师,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