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新疆,从帕米尔高原到准噶尔盆地,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阿尔泰山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正在稳扎稳打、纵深推进。
今年以来,全疆各地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科技赋能,使基层社会治理各项机制更加灵活高效、力量更集中统一、服务更扎实有效,对人民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只进一扇门,化解万千愁”的治理效能。
资源整合:
从“多头跑”到“一站办”
走进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综治中心,15个服务窗口涵盖人民调解、法律咨询、诉讼服务、信访接待等职能,群众“按需点单”,便能对接专业力量。今年3月,工人刘师傅在该区综治中心亲身体会了一次“全链条”服务:劳动监察部门认定工时,律师拟定薪资支付方案,法官审核工作量。很快,拖欠的20万元劳务费顺利到账。
“过去要跑七八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就解决了!”刘师傅感慨道。
这样的场景是新疆各地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每一项诉求有人办、依法办的缩影。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推动网格化服务、诉讼服务、信访接待等12家部门单位集中进驻,实现“矛盾化解有门路、法律咨询有保障”;巩留县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创新“3715”限时办结机制,90%以上纠纷在乡镇以下化解;墨玉县整合16家常驻单位,婚恋家庭、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专业调解组织入驻,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21%。
在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综治中心,信息化工作平台集成智能导办、分类转办等功能,践行“受理—分派—处置—回访”四步工作法,实现民生诉求24小时“即时响应、精准处置”。居民牛先生通过综治中心信息化工作平台提交一项诉求,仅2小时便收到答复。
在沙湾市综治中心,20余名工作人员在平台上实时录入纠纷、跟踪进展,群众线上提交诉求后,系统自动派单至责任部门进行实质性解决。墨玉县综治中心打造“综治+网格”模式,智慧平台实现数据“一终端采集、一中心共享”。
在青河县综治中心,今年3月26日,工作平台自动预警3条未签收任务,综治干部巴依塔克·马合萨提立即启动督办程序,当日即完成隐患整改。今年第一季度,该县矛盾纠纷量同比下降12.4%、治安案件量同比下降38.46%,小矛盾小纠纷实现就地解决。
机制创新: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治理
在于田县综治中心调解室内,专职人民调解员正运用“背对背”调解法处理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一番法律解读、情感疏导后,双方当事人达成40万元的赔偿协议。该中心负责人朱明明介绍:“我们构建三级解纷体系,设立心理疏导室、远程调解室等10个功能区,确保诉求有人受理、有人办理、有人跟踪。”据统计,今年以来,该中心已调处纠纷230余起,涉及金额超千万元。
拜城县通过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打造多样化功能区,引入多部门协同入驻,创新“一站式”解纷机制,高效化解劳动纠纷等民生诉求。通过打破行政壁垒、推动部门协同,实现矛盾纠纷就地解决,成为当地群众口中赞不绝口的“解忧驿站”。
巩留县的“三维赋能”机制同样亮眼: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推出“三网融合”治理模式,深耕“前端预警、中端处置、后端回访”全链条体系。不久前,该中心在处置杨某拖欠农资款案时,调解员根据当事人实际偿还能力,量身定制分期方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据统计,该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9%。
“感谢你们,综治中心真是‘暖心站’!”3月28日,博乐市民王某在综治中心拿到工程款支付协议后激动不已。针对其手中仅有考勤表、欠条的特殊情况,调解员许杨联动法院、住建等部门,向工程方讲清楚法律规定及违反法律的后果,明确其法律责任,推动款项支付到位。
温泉县综治中心推行“力量下沉、服务下倾”工作法,162名专业人员每周深入社区(村),以服务送上门的方式,为群众纾困解难。奇台县综治中心靠前设置经济纠纷、损害赔偿、家庭邻里纠纷等6个调解室,用好“三调联动”,持续打造“金麦穗”调解品牌,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今年以来,该县综治中心月均依法分类处理纠纷500余件。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30余名工人通过综治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启动欠薪诉讼。该中心主任皮晓红对他们说:“你们来这里就行,楼上有法庭,法官会过来开庭。”该中心深度融合信访、调解、检察、仲裁、诉讼职能,21个部门及社会组织入驻,推动纠纷化解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今年以来调解成功率高达98%以上。
精细治理:
从硬件打造到理念革新
新疆各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打造,还在于治理理念的革新。
岳普湖县坚持县乡综治中心一体推进,通过县乡村三级“一站式”受理,打造线上流转、一端统管、数据信息共享的服务模式,实现了一中心受理、一平台分析、一站式调解、全链条回访的“3+X”工作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地”。今年以来,该县综治中心接待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来访群众700余人次,登记受理矛盾纠纷近400件,化解成功率达99.24%。
昌吉市综治中心构筑多元共治防线,纵向明晰各级职责任务,确定了市级实时调度、乡镇(街道)级闭环处置、村(社区)级化早化小的职责定位;横向畅通信息交换和沟通协调渠道,健全“中心管总、政法主力、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沙湾市综治中心充分发挥法治智库作用,针对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迅速启动多部门联合办理机制,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行“会诊”,化解率达98.3%;博乐市综治中心运行“首办负责、即接即办”工作机制,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
伊吾县综治中心通过强化阵地建设、整合资源力量、厘清职能定位、健全工作机制、数字化和信息化赋能等五大举措,“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全周期”处理风险隐患,今年以来,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4%,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期分别下降12.5%、50%,法院调解结案率同期提升11.4%。
各地实践表明,综治中心正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党委政府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一站式”解纷体系,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疆实践方案。(房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