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特朗普政府意图向中国造船收费,造成美国各行业怨声载道。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3月27日报道,美国海运承运商大西洋集装箱运输公司(ACL)首席执行官安德鲁·阿博特警告称,这一对华“毒计”,将迫使中国制造的船舶远离美国,进而导致全球供应链失衡,并将运费推高至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对美国出口商和进口商的打击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大,”阿博特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将破产,不得不关闭公司。”
3月中旬的时候,美国海运管理局递交了一份建议草案。只要是中国建造的商用货轮,想要进入美国港口,就得被征收150万美元的港口附加费。美国自以为这样就可以制裁中国的造船业,想让美国造船厂重新“发扬光大”。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当中国的制裁出炉后,反而让美企损失更重。
海外贸易(资料图)
据路透社报道,全美多行业高管3月24日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举行的听证会上警告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要“重振美国造船业”计划可能会适得其反,该计划依赖对与中国有关联的船舶征收费用,这一做法将对美国本土船舶运营商、出口商以及相关就业等造成冲击。报道称,上述计划已在美国海运业引发强烈反弹。因为它威胁到的正是那些能为特朗普“重振美国造船业”计划带来订单的航运公司及其客户。
事实上特朗普想很简单,指望通过这个打击中国的造船业,扶持自家的造船业,可是特朗普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美国造船早就不行了,自2017年以来就没有建造过1艘新油轮,1980年后更未造过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也就是说就算人家想买美国船,也买不了啊,因为美国根本就造不了船。全球造船业中心,已经转移3轮了,从欧美地区转移到日本,再从日本转移到韩国,现在已经转移到中国了。
特朗普(资料图)
而中国可没闲着,反制措施立马跟上。3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一纸公告,直接瞄准了美国的农业命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年需求量超1亿吨,美国占了60%的份额。这次反制,中国海关查出美国大豆种衣剂超标,直接暂停三家美国企业资质。这招看似简单,实则戳中美国软肋。艾奥瓦、伊利诺伊这些农业州本来是特朗普的铁票仓,结果现在农民的订单没了,大豆堆在仓库卖不出去,价格还直线下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3月5日就崩了,跌得交易员都看傻眼。
说白了这场潜在危机中,最惨的要数美国农民了,他们不仅要承受来自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报复性关税,还要陷入中国船舶费用纠纷的泥潭。反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还是这个潜在的高额“服务费”,坑的都是美国人自己。
另外,3月23日,中方签署国务院令,正式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细化了202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完善并扩充中国反制裁工具箱,为中国应对国外制裁提供法律依据。《规定》分工更明确、机制更完善、手段更全面、参与更广泛、威慑更有力。《规定》对反制措施的实施主体、职责范围、执行程序等作出系统性安排,进一步明确了“谁来管”“如何管”等问题。
中国造船厂(资料图)
通过法律形式,把这种反制裁、反迫害,规定为每个人、每个在华企业和机构的法定义务,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这项法律,中国公民或者中国企业要对抗外国政府的制裁,往往属于个人行为。一旦遭受经济损失,不知道该找谁为自己撑腰。政府部门也没有一个完善的依据来为这些公民和企业提供保护。外国企业如果因此而损害中国的利益,政府部门或者各级司法机构同样也缺少一个准绳,来对他们进行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