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以为二战时期美国真心帮助中国抗日,最终不惜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来结束这场战争。如果没有美国前期的所作所为,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内战可能早就结束,也不会发生广岛原子弹事件。毛主席在《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中就提到“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一针见血的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本质。为什么说前期如果没有美国的捣乱,战争会早日结束了?



一、如果没有美国的大力支持,日军不可能有底气打响七七卢沟桥事件的第一枪,全面开启中日战争。美国其实是帮凶,并不是正义化身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当时日本对美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较高,出口金额锐减。1930 年美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总额为27亿美元,1932年开始不足2亿美元。日本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是不足以长期支撑日本巨大的军费开销的。



然而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让张学良背负“逃跑将军”的骂名,东北三省很快沦陷。1931年10月,美国总统胡佛公开表态支持日本的侵略战争,认为其对满洲发兵的目的是保护日侨生命财产安全,美国没有异议。九一八事变后一年半的时间内,美国卖给日本价值1.81亿美元的军火。单靠日本自己生产的军火,不知道要生产到何年何月,侵略战争计划早就胎死腹中。



从1937年到1939年,美国向日本提供的军需品占比急速上升,1937年占58%,1938年占66%,1939年高达81%。日本进口的越多,美国的罪孽也越深。1937年提供1.68亿美元军用物资,包括550万吨石油、价值248.4万美元的飞机。此外,价值1.5亿多日元的机床,最终这些机床实际是被日本用于扩大军工生产,沦为杀人工具。到了1938年,美国又将近1800多万美元的飞机卖给日本,相比前1年翻了7倍,大大提高日军的军事力量。



此外美国还向日本提供军需品还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如福特公司提供现代化冶金技术,洛克菲勒财团帮助建立新式电气工业,梅隆财团协助搞飞机制造业的现代化,杜邦公司提供氨炸药制造技术。美国全方位扶持日本,让人怀疑其良苦用心,难道仅仅只是想发“战争财”这么简单?如果美国仅仅只是想赚钱,而没有其他军事、政治目的,那么美国就不是现在的美国。



反观此时的日本国内因为物资缺乏,1938年被迫实施“第二次军需动员”计划,优先保证军需品的生产,压缩一切与之无关的“不必要生产”。全民灌输节约、配给、回收、实行战时简朴生活等措施,对钢材、铣铁、金、银、铜、铅等32种物资实行强化的使用限制。可见物资极其紧张,如果美国断绝对日战略物资供应,那么到1938年日本会因资源枯竭而撤军。所以说如果没有美国在军事和科技上的支持,日本不可能敢发动如此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细思极恐。如果联想到如今美日关系,是不是早在1931年时美国就计划把日本作为安插在东亚地区的一颗棋子。美国援助是指挥棒,不会将日本喂饱,让日本“茁壮成长”。反而要让日本人觉得离不开美国,这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二、表面上看三年内战是蒋介石发起的,实际上是美国在背后策划的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在宋美龄的斡旋下蒋介石获得美国人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与日本获得的美国支持比较起来就是一个笑话。蒋介石仅仅是用来牵制日本而已,避免日本过度膨胀不听话。结果美国失算,日本反骨,突袭珍珠港。美国发飙,你个白眼狼,不知天高地厚,果断啪啪两颗原子弹下去,这下老实了。同时也宣告美国第一次想全面掌控中国的计划失败。



此时的美国是万分不甘心,迫切想完全掌控中国,以此来牵制苏联。恰好宋美龄和蒋介石都是亲美者,所以美国转而去扶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背后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以此来掌控中国。在套路上和支持日本如出一辙,一旦蒋介石有违背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时,那么美国援助这个指挥棒就成为“惩戒”蒋介石的工具。美国无非是想培养一个听话的“傀儡”而已。



与支持日本不同的地方是,美国为国民党军队提供大量免费的军事物资。1947年12月26日,美国向蒋介石提供2770万美元援助,1948年美国再一次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但是这些资金的使用都有附加条件,那就是美国有监督之权。正如前面说的,美国援助就是一个指挥棒,用来完全掌控中国经济、军事发展。另外美国在京津唐等重镇以及华北主要铁路、港口和机场驻扎大量美军,美其名曰帮助蒋介石御敌。这和如今日本、韩国驻扎的美军何其相似,1945年底驻华美军最多时达到11.3万。美帝国主义的一切目的就是竭尽所能遏制共产党军事力量的发展。



距离主席提出“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观点过去70余年,纵观70年来美国的对华政策和所作所为,你是不是觉得毛主席就是神预判。中兴华为芯片事件、香港新疆事件、各种贸易战等等,全部证明了主席的远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