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日,漳州市文旅市场在春雨浸润中展现蓬勃活力,全市文旅系统统筹推进假日市场监管与服务保障,实现“安全护航、文化铸魂、生态引流”的良好局面。假日期间,“文化寻根”体验丰富多彩,并收获央视媒体聚焦报道,“春日踏青”及惠民举措激发山水消费潜力,游客赏春出游热情高涨,进一步彰显“田园都市、文化名城”的城市风采。

据第三方测算,2025年清明假日漳州市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39.5%,游客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42.5%。假日期间,全市接待人数排名前五的景区依次为:福建土楼(南靖)旅游区、漳州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云洞岩景区、福建土楼(华安)旅游区、华安官畲景区。



“文化寻根”氛围浓厚

清明假日期间,漳州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民俗体验吸引大量游客参与民俗体验,“祭祖寻根、非遗体验、美食打卡”成为假日出游的鲜明标签,并收获央媒广泛聚焦。

漳州古城收获央视清明特别节目《家国清明》镜头聚焦,呈现古城街巷、宗祠文化及特色美食,此外还有非遗木偶戏、芗剧等定时展演,传递古城历史韵味,假日期间人气爆棚,吸引客流量近30万人次。

龙海仙人掌王国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春天里的中国”栏目,万株形态各异的仙人掌构筑别具一格的春日胜景,吸引众多游客和研学队伍。

华安土楼登上央视《新闻30分》《天下财经》《正点财经》,展现“赏非遗、品美食、探春景”的清明特色,让观众感受客家文化与春日踏青的融合魅力。

长泰文庙举办“爱在清明”乙巳年华夏儿女同祭中华民族万姓先祖大典,以文艺节目、祭祖盛典、文化展示等活动,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盛宴,吸引各地宗亲与游客共祭先祖、传承家风;此外,不少民俗文化场所迎来祭祖客流高峰,家族宗亲有序开展民俗活动,庄重的祭祀仪式成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缩影。

“春日踏青”备受欢迎

春日的漳州,山水含翠、花海竞放,成为游客亲近自然的首选目的地,各景区推出的惠民票价与特色体验进一步激发踏青热情。

龙海区鹭凯生态庄园以“生态+亲子”为特色,游客可体验农耕采摘、萌宠互动、手作工坊等项目,在自然野趣中感受亲子时光。

长泰区牧野欢谷景区推出门票及围炉煮茶套餐优惠,游客可于山水溪畔露营品茶,尽享“森呼吸”。



图/新长泰微新闻

漳浦县火山岛景区推出网红套票优惠,吸引更多家庭游客踏浪探春。

平和县灵龙谷景区推出“踏青特价”,包含主楼客栈、吊脚楼木屋等多种项目,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康养度假体验。



图/灵龙谷景区

南靖县田中赋景区推出票价折扣,为游客探秘田园土楼风光提供高性价比选择。

此外平和县灵通山、诏安县九侯山等景区依托山林春色,吸引众多登山爱好者拾级而上,观云海、赏春景。景区惠民政策与生态资源叠加,让“山水经济”与“乡村旅游”成为假日消费新增长点。

“红色铸魂”引领风尚

清明期间,漳州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英烈纪念活动,让红色基因在春日追思中永续传承。

2025年“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启动,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平台:线上通过开展云端祭扫,市民游客可在线献花、留言,跨越时空寄托哀思;线下开展清明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红色精神内涵。



中山公园举办“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扫活动,通过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重温革命历史等仪式,缅怀先烈功绩,汲取奋进力量。



图/芗城融媒

长泰区革命烈士陵园、东山战斗烈士陵园等烈士纪念设施迎来众多烈士亲属与自发祭扫的市民。



图/新长泰微新闻

截至4月4日,全市各个烈士纪念设施已接待超1000个单位,50000余人次,各界干部群众纷纷走进烈士陵园瞻仰、献花,表达敬仰和追思之情。

此外,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乌山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景点也迎来大批市民游客,通过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引导群众在清明时节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基因。

文旅市场运行有序

假日期间,全市文旅系统以守牢安全底线为核心,周密落实上级工作要求,下发《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做好2025年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假日市场工作的通知》,统筹推进清明假日安全生产与市场监管工作。一是精心编制发布清明出游攻略,从交通引导、景区预约、安全提示等维度为游客提供全面信息服务,助力游客安全出行游览;二是秉持“放假不放松”的责任意识,扎实开展文化市场执法巡查,对景区、酒店、文娱场所等开展实地督查。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执法力量累计出动280人次,检查文旅经营单位139家次,以“严监管、强落实”的实际行动,为假日文旅市场平稳运行筑牢安全屏障。

来源:漳州文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