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在山东潍坊寿光市的土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山东潍坊寿光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科技志愿者们穿梭于广袤的田野间,他们不断为科技兴农开辟新路径,实现了新技术领着农民学,新产业带着农民干,新成果帮着农民实践的动人场景,一幅乡村振兴的绚烂图景正徐徐展开。
田间“对症下药”,绿色种植促增收
走进寿光市上口镇李家南邵一村,绿油油的萝卜生机盎然,犹如一张绿地毯延伸在蔬菜之乡的土地上。去年夏秋之交,连绵的雨水导致大水漫灌田地,使得去年萝卜的种植和往年略有不同,农户对如何应对秋养冬收无从下手。
“俺种了500多亩萝卜,但是连续的大雨和冷暖不定的天气让我心里没了底哩。”李家南邵一村种植大户李学英说:“幸好烟草帮扶队的小青年们及时来了,给我们村建设了生态化排灌系统沟渠,萝卜苗在大雨中活下来了,长得越来越粗壮,也没出现倒伏和洪涝情况。”李学英笑着说道,近年来,在农作物种养管护的关键时期,烟草农学志愿者会对育种施肥、虫害防治、疏水灌溉等进行科学指导,他开心地表示:“有烟草志愿者给的底气,俺现在种地越来越科学了,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2023年以来,寿光市局(营销部)选拔农技植保等专业人才,组建科技兴农帮扶队,入村下乡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建设援助。针对李家南邵一村的农业发展实际,帮扶队除了帮农民采取应急措施外,在科学种田方面也一直带领农民不断精进。“因很多农田前期种植了玉米或大豆,进行了深松整地和麦垄套种,之后又秋起垄开始培育萝卜,土壤的养护熟化与改良修整就显得格外重要。再按照最近的气象变化,应比往年适时早播两三天,夏管阶段的田间除虫、肥水、打药都要按照适宜的时间和科学配方,才能使作物前期长势良好,抵御风雨的侵害。”帮扶队员徐虎介绍说。
去年5月初,晴朗的天气正适合开展农作物管护工作。寿光市局(营销部)帮扶队带领农户们在田间进行管理作业。“营养土要选择无病菌、无杂质的新土,才能保障后期无病菌感染;在机器播种过程中,还要确保大豆带内行距30至35厘米,带间宽距70厘米左右,才能实现营养土全部覆盖,出苗率高了生长才会均匀整齐……”帮扶队员史超为村民介绍说。
图为指导村民做好病虫害绿色防治
正处于5叶至6叶期的玉米和正处于2片至3片复叶期的大豆,是提墒提温、追肥壮根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期,帮扶队为村民进行病虫害无人机飞防、绿色防控、品种展示等实验示范,帮助群众掌握合理配置、机械作业、化学调控、生物防治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全力以赴做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为农作物单产提升、粮食丰产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棚内“科技加成”,成果推广拓盈利
“将科技引入现代农村,农业才能提质增效,农民才能致富增收。”这是寿光市局(营销部)驻李家南邵一村第一书记郑益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第一书记,郑益德的驻村工作要随时随地与农作物打交道,他深刻认识到“科技助力”对农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024年,彩椒育苗结束后,村里闲置了大量的育苗大棚,村民有利用棚室种植特色有机蔬菜的想法,但苦于没有适宜的优良品种,计划一直难以转变为现实。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村民的实际需求,在鼓励村集体发展蔬菜产业的前提下,联合寿光蔬菜产业科技园积极为村里争取了紫玉米、羊肚菌等优质种子,在全部免费发放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帮扶队员专业技术储备深厚的优势,为村民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图为帮助村民采收温室大棚有机蔬菜
随着有机蔬菜产业走上正轨,帮扶队及时申请资金支持,升级改造村内传统温室大棚,依托光伏电站全时连通电网,增加水肥一体机自动滴灌,喷雾系统实时增湿降温系统,实时智能检测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细致配比蔬菜种植营养液,确保无土栽培、“高架深液流栽培”技术试验成功,让蔬菜种植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去年4月份,寿光农业局发展旱地养虾项目,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察觉到这会是一条助农增收的新路径,便随即为村民争取了2600余尾南美对虾苗种进行投放试养。从优化盐碱土壤和做好水质把控,到不断探索养殖密度和饲料的搭配,驻村工作队多次前往农业局请教学习,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科学、合理、可行的养殖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涵盖了养殖密度、饲料配比、病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优化建议,还充分考虑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要求,旨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我养殖虾苗三个月了,成活率能达到93%以上,跟着队员们既能学到技术还能增加额外收入。我计划明年入股养鱼,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赚一些钱。”村民李力权笑着说。经过数月的辛勤耕耘,村里的水产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民们养殖的对虾品质卓越,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
将最前沿的技术、资源、渠道带到乡村,离不开对人才的挖掘和支持。驻村工作队作为寿光市局(营销部)和李家南邵一村的友谊桥梁,承担着以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他们先后组织村内3批次22名村民参加寿光“崔西一品”科技产业园的农业技术培训。同时,为村内47名村民打通了家门口的就业渠道,帮助更多村民依靠科技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地头“共享菜园”,线上销售开门路
打开“云上共享菜园”线上小程序,琳琅满目的有机蔬菜让人心生向往,每个产品的详解页面内都有“云上看菜”功能,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用竹篱笆围绕的共享菜园。菜园内绿意盎然,石子小道纵横其间,灌溉沟渠错落有致,辣椒、青菜、毛豆等蔬菜长势喜人,家禽家畜的吃喝拉撒、悠闲嬉戏近在眼前,认养人可以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感受田园生活的惬意美好。
“探索实践‘云上共享菜园’项目,对城里人来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乡村来说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让农民的增收渠道更加多样化。”帮扶队员郑康介绍,“李家南邵一村地处寿光市东北侧,村内光照水源充足、交通出行便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绝佳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发展农文旅产业。”
去年9月份,李家南邵一村村民李京忠家,一株株高耸挺拔的玉米秆整齐排列,成熟饱满的糯玉米挂在粗壮的玉米秆上随风摆动,走地鸡正在树下觅食散步,一幅蓬勃壮美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为了支持“云上共享菜园”项目,去年年初,寿光市局(营销部)号召干部职工自筹资金购入1800余粒“苏玉糯802”玉米种,并协调当地畜牧养殖公司捐赠600只雏鸡为农户免费发放,充分响应国家庭院经济的发展方略。
图为帮助村民录制“共享菜园”农产品宣传视频
为了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寿光市局(营销部)联合村两委积极开展“云上同享 蔬诗生活”活动,在该局(营销部)和多家企业内部开展农产品认购活动,以全托管方式认购了包括李京忠家在内的全村4200穗糯玉米和500余只走地鸡。认领人纷纷表示,“共享菜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亲近自然、体验农耕生活的新方式,同时也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大家愿意为乡村产业发展出一份力。
李京忠得知自己种植的糯玉米和养殖的雏鸡已经提前在网上被预订一空,他非常感谢帮扶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他表示将继续支持驻村工作队的工作,采取庭院种植玉米套养土鸡的生态发展模式,将绿色环保、有机健康的农产品交给消费者,也欢迎游客们到村里体验农耕乐趣。他憨笑着说:“这次的活动把玉米和土鸡都卖出去了,等着交付订单以后,估计今年能多挣3800多元。”
“今年与村民共同探索的‘共享农业+云上助销’新模式初见成效,全国各地的线上订单络绎不绝,这对发展乡村振兴事业是极大的鼓舞。在村内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我们预留了部分菜地对外招租,并规划露营营位,吸引游客体验农家采摘游项目。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继续关注文旅消费体验,创新多元化的农产品发展方向,为村民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寿光市局(营销部)党总支书记、局长、经理毛东伟表示。
广袤土地焕发新的活力,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广。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烟草人的坚持和执着,看到了村两委的默默奉献与耕耘,看到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富足,看到了所有人对这片土地深沉而朴实的爱。(李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