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菌菇飘香。近日,记者走进四明镇梦之诚食用菌生产基地,大棚里一排排菌棒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朵朵平菇从菌棒中争先冒出,新鲜诱人。菇农们穿梭其中,忙着对成熟的平菇进行采摘、精选、装筐,很快一筐筐新鲜水灵的平菇就被运往仓库。


“我们共有130个左右的大棚,总投料1400吨左右,年生产平菇3000吨。现在进入平菇丰产期,每天有30多个工人采菇,平均每个工人每天采量在1000斤左右。”梦之诚技术顾问姜为明介绍道。

四明镇是全国有名的“食用菌之乡”,已有40多年的栽培历史,拥有“射阳平菇”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生产的食用菌畅销省内外。由于菌类植物有着较长的采摘周期,成熟后半个月可采摘一茬,收益可观且稳定。菌菇产业的发展,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村民撑起了一把把“致富伞”。家住附近的村民侯学生笑容满面地说:“我在这里工作六七年时间了,不仅方便照顾家里,每年收入也有三、四万元,真是挺好的。”


从“食用菌之乡”到“智慧菌业标杆”,四明镇不断破解农业现代化的密码。在宏飞家庭农场的日光智能温室大棚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蒸汽灭菌系统高效运转。农场先后投资210万元,对10座大棚进行智能化改造,用“菌棒替代耕地”“工厂化轮作”实现赤松茸年产三季、羊肚菌两季的突破,较传统种植效率提升200%。


“赤松茸智能大棚种植有10亩共10个棚,一年可以长三季,每季平均亩产12000斤左右。另外,赤松茸林下种植有40亩左右,一年一季,顺季亩产可达3000—5000斤左右。秋冬季平均每斤价格10-14元,夏天可以卖到20-25元。”宏飞家庭农场负责人陈薪宇介绍道,目前的客户有常州林家塘、上海江桥、苏州南湾桥、无锡天鹏以及盐城等地,本地的一些火锅店、大型餐饮酒店、私房菜等也是固定的客户源。

宏飞农场创新“智能大棚+林下轮作”双轨模式,使赤松茸在林间自然生长,菌渣还田后反哺土壤,形成“菇—林—田”生态循环链。同时,农场依托四明镇标准化包装中心,日处理鲜菇20吨,通过“田间—冷链—商超”直供体系,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从低端批发到品牌营销,四明镇以4万吨年投料量、5亿元年产值的产业规模,“协会+基地+农户”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起千余户菇农参与、从菌种研发到智慧栽培的全产业链条。未来,该镇还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提升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致力于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文 图: 李 春

编 校:徐碧莲

责 编:张宏伟 尹 鑫

审 核:刘友华 樊 颖

声 明:凡“射阳发布”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射阳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15-89290569 0515-82486228

点个「在看 赞」再走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