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深圳技术大学,相信许多同学们都不陌生。
但你知道吗?在该校筹建之初,其实是有几个备选名字的,包括深圳理工大学、深圳科技大学、深圳城市大学等。那为何采用深圳技术大学呢?该校校长表示“我们的初心就是坚持‘应用型’定位,我们的方向就是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那既然是“应用技术大学”,就业就自然而然成为评价该校的一大重要指标。
早在2022年,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就报道了深圳技术大学2022届毕业生毕业情况。其中重点讲述了该校一名毕业生手握7家大厂offer成为毕业季“大赢家”的故事。
若要追究其背后的原因,还得从其办学理念说起。作为深圳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深圳技术大学从筹建之初便确立了“对标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在于将人才培养锚定产业需求,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构建“课堂—实验室—企业”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在这样的理念下,该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据悉2023届885名本科毕业生中,90%在毕业当年10月前落实去向,这一数据不仅远超全国本科院校平均水平,更能与部分“双一流”高校比肩。
深挖细节,小编发现比亚迪、腾讯、华大基因等头部企业是近年来该校毕业生的主要雇主,这种“高就业率+高质量就业”的双重优势,正是学校系统性战略布局的必然结果。
毕竟,从学科设置到培养模式,深圳技术大学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强烈的市场导向。学校紧密围绕深圳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专业,集成电路与光学芯片、大数据与互联网、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学院直接对应芯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这种精准对接使得毕业生的就业成绩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水平。
这种竞争力的锻造,源于学校构建的立体化产教融合网络。与腾讯共建的“安全英才班”、同富士康合作的“5G+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不仅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更通过“双导师制”让学生在校期间即参与产品研发。数据显示,参与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中,有不少在实习阶段就获得企业留用意向,这种“入学即入行”的培养模式,有效消弭了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鸿沟。与此同时,学校建立的就业数据动态监测系统,实时追踪行业人才需求变化,确保人才培养始终与产业脉搏同频共振。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集聚了华为、腾讯、大疆等全球科技巨头。身处这样的创新沃土,深圳技术大学的红利不仅体现在就业机会上,更转化为持续的成长空间,在这样的多重“buff”加持下,学生就业自然享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