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日前,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宣布,计划未来四年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举动背后,是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

今年1月,沙特王储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时明确表态,沙特将在未来四年内向美国注入6000亿美元资金。这一数字随后被特朗普公开提及,他甚至喊话沙特将投资额“凑整”至1万亿美元,以换取其上任后的首访机会。3月底,特朗普透露沙特已同意向美国企业投资1万亿美元,并计划于5月访问利雅得。



美元资料图

沙特的投资意向并非偶然。近年来,随着美国对沙特石油依赖度下降,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加速向科技、金融、体育等领域扩张,试图摆脱对能源经济的单一依赖。此次巨额投资,既是经济转型的延续,也是向美国递出的政治“投名状”。

特朗普对沙特的偏爱早有迹可循。2017年,他打破美国总统传统,将首访目的地定为沙特,并签署了价值450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如今,他再次将沙特列为第二任期的首访候选,甚至直言“如果沙特愿意投资5000亿美元,我很乐意像2017年那样再去一次”。

这种外交策略背后,是特朗普政府重塑中东影响力的野心。过去两个月,美国选择在沙特主持俄乌停火谈判;沙特王储与美国国务卿频繁通话,讨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沙特已成为特朗普政府中东布局的核心支点。



特朗普资料图

2023年,在中国调解下,沙特与伊朗达成“世纪和解”,中东掀起“和解潮”。这一成就曾让美国倍感压力,但如今沙特与美国的紧密互动,引发外界质疑:中国的努力是否白费?

答案是否定的。沙伊和解后,中东多国关系显著缓和,中国的影响力已嵌入地区安全架构。即便沙特与美国走近,其与伊朗的对话机制仍在运行,也门、叙利亚等热点问题也需中国参与协调。沙特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多方下注”,而非“选边站”。

美国通过巨额投资拉拢沙特,短期内可能挤压中国在中东的经济空间。但中国与沙特的合作不仅限于能源,更涉及基建、5G、人民币结算等深层领域。2023年,沙特成为中国最大原油进口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



美元资料图

沙特的战略摇摆恰恰证明,中东国家不愿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无论是美国的金元攻势,还是中国的调解人角色,最终都要服务于地区国家的实际利益。中国在中东的布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长期互信的基础上。

沙特向美国抛出橄榄枝,是地缘经济与政治权衡的结果,但中东的“和解潮”并未退却。中国的角色从斡旋者升级为持续参与者,其影响力不会因沙美互动而削弱。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中东国家正以更灵活的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新剧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