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Axios新闻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正计划5月中旬访问沙特阿拉伯,这将是他重返白宫后首次出访。此前,特朗普曾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对记者表示,沙特若向美国公司提供10000亿美元,他就会去沙特访问,而沙特官员已同意这笔投资。
特朗普(资料图)
先把时间拨回到今年1月23日,沙特阿拉伯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与特朗普通电话,许诺今后4年间增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沙特通讯社报道,王储穆罕默德在通话中向特朗普表示,沙特有意在今后4年间扩大对美投资和贸易,投入6000亿美元或更多。可仅仅几天之后,特朗普通过视频连线在达沃斯论坛发表讲话时,却要求利雅得方面将投资金额“凑个整”,达到一万亿美元。
从6000亿到近万亿,这中间的差额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沙特虽然是石油富国,但也面临着诸多经济压力。此前全球新冠疫情让油价低迷,沙特收入大受影响。与此同时,穆罕默德王储还在推进预计花费5000亿美元的新未来城(NEOM)项目,另外还要在2034年世界杯前建造价值百亿美元的新体育场馆及其他基础设施,在这种情况下,沙特仍愿意满足特朗普近乎加码的要求,可见其背后有着更为深远的考量。
沙特如此不惜血本,首要原因在于对自身安全保障的追求。尽管近年来沙特战略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但在中东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美国的军事保护和安全承诺对沙特来说依旧至关重要。在也门内战等地区冲突中,沙特感受到了外部军事威胁,而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沙特撑起“保护伞”。沙特期望通过这笔巨额投资,巩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让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继续向有利于沙特的方向倾斜,保障沙特国家安全,维护沙特在地区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沙特阿拉伯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资料图)
从经济合作层面来看,沙特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向来紧密。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市场,沙特通过大规模投资美国公司,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的经济回报,分享美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也能够借助投资进一步加强与美国企业的合作,引入美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沙特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多元化转型。沙特正致力于摆脱对石油产业的过度依赖,发展高端制造业、科技产业等非石油经济领域,美国的相关资源无疑对沙特有着巨大吸引力。
沙特在国际事务中也有着更高的抱负,渴望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充当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调解者”角色。近期,沙特已成功组织了多轮美乌、美俄之间的谈判,在俄乌冲突的解决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第三方角色。若特朗普能在沙特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线下会晤,对于沙特来说,将是一次极大提升国际声誉的契机。沙特可以借此展现自身在大国博弈间的斡旋能力,增强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区关键力量,而非仅仅局限于石油资源领域的影响力。
特朗普对沙特的“青睐”也有着多方面原因。特朗普一直将增加美国国内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视为重要政绩。沙特承诺的近万亿美元投资,将为美国企业带来大量资金,创造众多工作岗位,无论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投入高科技产业,都能刺激美国经济发展,拉动相关产业链,这无疑对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实施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有助于他在国内赢得更多民众支持,巩固政治地位。
特朗普的中东战略有着明确目标。他希望推动沙特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此来巩固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孤立伊朗。沙特作为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其与以色列关系的缓和,将改变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特朗普期望通过此次访问,借助沙特对美国的经济投入,推动沙特在巴以问题、与以色列关系等方面按照美国意愿行事,实现美国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利益最大化。
另外,特朗普此次选择沙特作为首访地,还有对其个人政治形象塑造的考量。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与沙特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关系,2017年他首次以总统身份出访就选择了沙特,打破了此前美国总统首访选择英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传统。此次再次将沙特作为首访地,且以巨额投资为纽带,能够强化外界对他“善于为美国谋取经济利益”的印象,展现其在外交和经济事务上的“独特能力”,为自己的政治履历增添光彩。
特朗普(资料图)
然而,沙特与美国之间这场看似“双赢”的交易,背后也并非毫无隐患。对于沙特而言,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流出,是否能真正换来预期的安全保障、经济合作成果以及国际影响力提升,尚待观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承诺与实际行动之间往往存在差距,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可能因各种因素发生变化。而对于美国来说,过度依赖沙特这样的中东国家投资,可能会引发国内部分势力的不满,被质疑外交政策受经济利益过度驱动,损害美国在全球的道义形象。此外,沙特与美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并非完全一致,未来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和摩擦。
沙特豪掷近万亿美元“买下”特朗普首访,是一场基于经济、安全、外交等多方面利益博弈与考量的交易。这一事件不仅将对沙特和美国双边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中东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而后续双方如何落实承诺、应对合作中的挑战,值得国际社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