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和喜爱,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忠厚仁义的刘备、残暴多疑的曹操,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
《三国演义》和民间评书给我们传达的曹操形象是乱世奸雄,他凶狠残暴、性格多疑、阴险狡诈,通过手段和权谋偷得了汉室政权。而在我们最普遍的接收信息的途径中,电视剧、小说,给我们传达的曹操形象都是这样的,电视剧版《三国演义》演的生动传神,加上很多人会看原著,两者相对,并无差别,所以曹操在我们心中就留下了坏人的印记,而刘备是忠肝义胆、侠义胸怀的形象。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人开始为曹操翻案,开始颠覆人们心中固化的曹操形象。我们首先要知道:小说只是对历史人物的演绎,并不是真实的历史面貌,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并不像我们在演绎中看到的那样凶险狡诈,从各类史书及客观角度看曹操,我们会发现曹操并不是那么不堪,反而有很多闪光点。
毛主席曾经点评过的曹操是:“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三国志》所描写的三国历史更贴近历史事实,我们可以从其中找到更多答案,《三国志》中描写的曹操和刘备其实是同一类人,并不是善恶的极端形象。所以人们对曹操的刘备的看法日渐客观,更尊重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的人都看重自我,爱彰显个人天性,比较随意,而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非常有才情,而且浪漫豪放,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以读出他的蛮横霸气,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以读出他不服老的雄心壮志,一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以看出他求贤若渴的爱才心情。所以真实的曹操越来越深得人们的喜爱。
但为什么人们越来越讨厌刘备了呢?刘备在我们中心根深蒂固的形象是仁义、老实,但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一点都不仁义,鲁迅就曾说“刘备之德近乎伪”,意思就是说刘备的仁义全是他装出来的,这就导致刘备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直线下降。
但其实历史的功过是非还需要我们客观公正地对待评说,刘备白手起家,凭自己的本事打天下,无权无势,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奋斗十余载,终于夺得三分天下,还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可惜最终强行伐吴,70万大军灰飞烟灭,使他复兴汉室的梦想永远成了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