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道108线忻州段改建工程施工现场,平地机、装载机、沥青摊铺机、钢(胶)轮压路机、混凝土滑模机等设备开足马力,路面水稳层摊铺、梁板架设、桥面系铺装、中分带防撞墙及边沟滑模、绿植栽培等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有序开展。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现场安全员正对照安全巡查清单逐项排查,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点,技术人员同步进行钻芯取样、测路面压实度和平整度等工作,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据悉,2025年一季度,该项目实现投资1.1亿元,超额完成一季度投资计划目标,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国道108线忻州境内砂河至石岭关段改建工程是“十四五”期间我省规模最大、里程最长、投资最多的国省干线新改建工程。项目路线起点位于繁峙县集义庄乡东侧,与国道108线神堂堡—砂河段公路终点相接,终点位于忻州市与太原市交界处石岭关村北侧,与G108太原市境内段顺接。项目路线全长170.358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5.5m,总投资概算为92.315亿元。
该项目由山西省公路局忻州分局实施,山西路桥集团忻州国道项目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承建,建设工期为3年,2025年年内建成通车。项目建成后,对促进我省中部城市群发展、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具有重要意义。
起好步、开新局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不负好春光,奋斗正当时,项目建设者们科学组织、挂图作战、压茬推进,不断刷新项目建设进度。
在项目控制性工程小泉沟特大桥转体桥施工现场,1463米的银灰色桥身、168根桥梁墩柱、422片预制梁板气势磅礴,宛如长虹横跨北同蒲和朔黄铁路,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最后4根墩柱浇筑,桥面防撞墙正在有条不紊同步施工中,剩余38片梁板已安全有序运达现场进行梁板架设,预计4月中旬完成跨铁桥梁转体施工,实现桥梁全幅合拢。届时,国道108忻州段改建工程全线170公里路基将实现全面贯通。
在路面施工现场,全线已开展6个水稳摊铺作业面,投入机械设备230余台套,防撞墙、边沟滑模施工紧随推进。截至发稿日,水稳底基层已完成41.71%,水稳下基层已完成36.02%,水稳上基层已完成34.04%,沥青下面层已完成31.75%,预计4月5日进入沥青路面上面层摊铺,整体进度计划提前约15天。
在交安工程施工现场,护栏立柱钻孔、立柱安装施工、防眩板、护栏板线性调整、中分带回填土压实、标志牌安装正在有序进行。绿化施工现场,行道树浇水养护、上下边坡紫穗槐植栽交叉进行。
施工现场、办公驻地,全体参建者们正以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争当新时代交通建设开路先锋,全力保障项目年内建成通车目标完成。
数字建造赋能提质增效 助力项目建设换挡提速
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建设者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数字转型和固废资源化利用,改造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大胆探索施工组织模式,加大3D摊铺机、滑模机等新质生产工具的推广应用,切实提升智能建造水平。
在工程管理上创新施工组织理念,积极推进路基开挖、防护、绿化同步施工,使工程建设达到边建边绿,整体实现分段落全断面交验。通过分幅、段落交错科学规划路面施工,促进六大工程协同施工,实现了路基工程成型一段、路面工程铺筑一段、附属工程完善一段,达到路基、路面全断面交验标准。各项工程施工抢前促后,步步紧跟,整体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实现成本、工期、品质有机统一。
推进智能化施工,在全线中央分隔带防撞墙、路边石、边沟、排水沟、护面墙、土路肩等施工部位采用滑模施工工艺,在提升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同时,有效节约了项目建设工期。在路面施工过程中,推广路面3D摊铺、激光超声波桥面摊铺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实现了精准摊铺、智能碾压。急流槽等排水设施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有效地降低了传统急流槽因不均匀沉降开裂、雨水渗入造成基础脱空等运营期病害发生率。交安工程路边石水钻开孔施工工艺的推广,降低粉尘及施工噪音的产生,减少了对路边石造成破坏性损伤,提升外观质量效果。
坚持绿色品质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者们准确把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固废资源化利用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创新发展之路,推动《煤矸石路基施工技术指南》《煤矸石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指南》地方标准编制发布,为固废资源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保障。通过严把固废材料试验进入关、成品质量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既减少了沿线固废对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又实现了资源的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国道108线忻州段改建工程一名现场负责人介绍,在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他们将争当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典范,对标对表我省“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突出安全和质量重点、把握年内建设通车关键目标任务,在首季“开门红”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全力保障项目年内建成通车目标实现。
来源: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