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在淮海战役结束之后,华野就进行了整编成为了三野,原本16个纵队还有特种纵队的华野在进行重新组合后,成为四个兵团,也就是第七到第十兵团,担任指挥这些兵团的将领都被称为兵团司令。当时负责7兵团的将领是王建安,陈士榘是8兵团的司令,九兵团由宋时轮指挥,叶飞负责十兵团。不过在这次的整编中,并没有延续之前的习惯,将精锐部队都编在一起。只是按照各个部队的战斗力,将其平均分了。



就说粟裕最倚仗的部队1兵团,这支兵团下辖的部队就是1纵,4纵,6纵。而这些部队并没有全部给叶飞带领,陶勇领导的4纵队进入7兵团,而王必成领导的6纵是分到了8兵团,叶飞带领的1纵才让他自己领导。如此分配还是有好处的,就是强一些的部队可以带动弱点的部队,增加其战斗力。可是在部队重新组合的时候,在调动与指挥上配合的还不怎么默契。

就说7兵团,之前王建安同陶勇都是纵队里的头头,可是现在却是上下级的关系,如此一来还真不好适应。不过也有人疑惑,粟裕手底下原本有三大纵队司令是受他器重的,可是只有叶飞担任兵团司令,而另外的两个人却与兵团司令没有关系,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说王必成与陶勇的能力不如叶飞吗?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得答案,就需要分析四个兵团司令的能力,到底怎么样,而他们担任兵团司令到底合不合理呢?王建安,陈士榘还有宋时轮,叶飞,他们不仅资历高,军事能力也的确非常强,能够担任兵团司令绝对是实至名归的。

王建安可是资格非常老的干部,不仅能够指挥作战,还擅长政治工作,属于军政全优的将领,长征的时候,王建安就在红四军中担任政委,而同他搭档的就是许世友。之后部队需要去山东发展,王建安与许世友就开始在胶东建立根据地,两个人能力相当也被称为胶东双雄。



抗日战争的时候,王建安是在山东纵队中担任旅长,而到了解放战争,他又去山东当兵团司令,还有八纵的司令,在战场上他指挥得八纵可是赢得不少的胜利,他的能力自然不再话下。

宋时轮的情况同王建安的差不多,最初是在一方面军中任职,做出成绩之后,就成为了师级领导,抗日战争他就又成为了团长,打鬼子那都不在话下,去了山东作战后,他就是4纵的司令,解放战争的时候,宋时轮就成为山野的参谋长,另外还兼任10纵司令员,在华野打硬仗的时候,宋时轮基本上都被派上战场。



叶飞是在新四军中担任支队长,新四军扩编后,他就担任副师长,给粟裕当副手,而在部队成为野战军后,叶飞就担任一师的师长,解放战争的时候,叶飞又成为一纵的司令,他指挥得一纵在华野中打仗可是非常厉害呢!

陈士榘的资历也是相当高的,不仅在红一方面军中任过职,在115师中也负责过重要的职务,甚至还担任过参谋长,在华野组建起来之后,陈士榘又在这支部队里担任参谋长。可以说是粟裕的得力助手,在一些电报中还有他的署名。



1948年2月,在华野组建了兵团后,陈士榘就担任了兵团司令。另外还是华野的参谋长,他与唐亮领导的兵团参与不少的战斗,可以说在指挥兵团作战方面经验还挺丰富的。因此,这四个人能够担任兵团司令,就是他们在这方面有经验,再加上军事能力出色,所以被上级重用,而陶勇与王必成会落选,不仅有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有性格上的缺陷,不适合这个职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