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飞

拉扯大半年的美乌矿产协议仍未签署,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一再催促,并警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若在签署矿产协议上变卦,将会遇到“大麻烦”。

特警告乌,拒矿产协议有大麻烦

首先,追本溯源,这份矿产协议的“要约邀请者(invitation to treat)”是泽连斯基,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特朗普。根据路透社2月26日的报道,早在去年9月27日,泽连斯基访问美国之时,曾经顺道去纽约特朗普大厦拜会当时身为候选人的特朗普,并首次提出用乌克兰的矿产和其他资源,与美国进行商业合作,从而换取美国继续支援乌克兰的对俄战争,始作俑者还真不是特朗普。



不少评论认为,发展到今天的所谓5,000亿美元协议,似乎真的让乌克兰陷入经济困境,泽连斯基在2月27日回应特朗普的5,000亿美元“要约offer”时,形容这等于卖掉乌克兰。不过,对这笔连框架协议都尚未签署的大交易(big deal)来说,这些只是双方开天杀价与落地还钱。

第二,类似这份协议的合作,其实早有先例。在2023年5月8日,也就是在拜登(Joe Biden)任内,乌克兰与贝莱德(BlackRock)等美国财富管理机构已签订协议,由后者来帮助乌克兰成立用于战后重建的“乌克兰发展基金(Ukraine Development Fund)”。

从上述两点来看,乌克兰对于战后重建是非常着急的。重建当然离不开资金,本来乌克兰这个粮食大国可以通过粮食出口维持高额的外汇收入和连带经济收益,但战争使乌克兰债台高筑,根据CEIC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乌克兰外债在2023年底,已经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90.4%。一言蔽之,就算战争马上结束,粮食出口完全恢复,也不可能依靠出口外汇收入来同时偿还外债和投资重建,所以才两度主动向美方提出,以国内资源换取合作重建的协议要约邀请,这种开门请客的主动作为,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别无选择之下的唯一选择。

贝莱德前年曾与乌,签重建协议

乌克兰的真正问题,在于低估了俄罗斯的持续作战能力,也低估了特朗普翻脸不认人。先说俄国,3年下来未见败象,战力犹在。换言之,是不能指望从俄罗斯收回失去的领土(以及领土上的经济收益),更不能指望俄罗斯会赔偿战争损失,同时俄罗斯的武力威胁仍旧存在。

故此,在考虑重建之余,还要留有一手,就是为防范俄罗斯卷土重来,没有安全保障的重建工作,等于在敌人炮口之下重建。在2025年这个矿产协议也没有提及具体的防卫安排条款,甚至美国和北约(NATO)官员干脆甩出一句,不要再指望加入北约了。



看上去好像令人很绝望,但其实只须用常理推断,只要让美国政府和商界参与到重建协议中来,美方就是事实上(de facto)成为重建工作最重要的“士的好打(Stakeholder)”。就算重建协议上没有明文提及美国协防,难道美国政府和商界会眼睁睁看着自己投入在乌克兰的利益,会被俄罗斯再摧毁一次?

根据乌克兰《基辅独立报》公布的协议全文看,11条中至少有3条提到了“安全”,尤其第10条提到,“美国政府支持乌克兰为获得建立持久和平所需的安全保障所做的努力。双方将寻求确定保护共同投资的任何必要步骤。”尽管没有《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所提的“集体防御”来得那么清晰,但两国经济协议毕竟比北约32个成员国的协防来得更紧密。

再说美国,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一个“唔该”,将3年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改口变成有偿债务,更指出所谓乌克兰的矿产价值5,000亿美元。其实这个估值,更多只是源于几十年前的苏联地质勘探,以当时的勘探技术水平来讲,水分肯定不少。

关键在于,从上述提到的11条协议来看,其实模糊之处很多,至少有3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基金的资金来源。现在媒体报道,把乌克兰矿产等资源所产生的货币收益中的5成,将投资进去。协议原文也的确提到这个,但没有提到美国将投入多少,投入什么(科技和金融财技?)。是否美国毋须投入,形同干股,就直接掌握了基金的一半股权?

其次是基金的具体投资项目。根据协议的序言、第1、5、10条条文,投资是应该以重建乌克兰为目标的。这就涉及至少两个小问题了,第一,什么项目才是符合“重建”定义的项目?第二,上述的所谓“乌克兰矿产等天然资源”的开发并使其货币化的项目,算不算“重建项目”,即使大部分矿场并没有受到战争破坏?资金的来源项目和资金的投资项目变得重叠而模糊不清。



最后是重建项目产出效益的分配问题。这是整部协议最为模糊的地方,协议第7条明确讲《基金协议》(也就是签订框架协议之后的具体操作规定)一定是商业性质,换言之必须是有利润产出的。那么,这些重建项目的产出效益和纯利将如何分配?是否按照整个协议精神,美乌各自拥有一半股权,那么利润对半划分?这样的话,美国固然凭近乎“干股”的投入而大赚暴利,但重建项目总会再投资、再生产,那么再投资的资金还是来自上述的所谓“矿产等天然资源的开发及其货币化收入”吗?完全不会来自重建项目的利润吗?由此得出两个结论:

重建项目资源定义,成谈判关键

一、如何定义“重建项目”。如何区分什么是“重建项目”,什么是提供资金来源的“矿产等自然资源项目”,将会是双方《基金协议》谈判的重中之重。

二、美国的“干股”暴利,固然充满掠夺性,但说白了,这就是拉美国卷入乌克兰防卫的“利益捆绑”。或者用一个并不完全恰当的比喻,这相当于北宋澶渊之盟之后,每年须支付契丹人以换取和平的岁币。

没有一个国家喜欢仰他国之鼻息,但国际政治的现实就摆在眼前,乌克兰不可能追求完美的主权与尊严。一如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所言:“政治是追求可能、可得和退而求其次的艺术(Politics is the art of the possible,the attainable--the art of the next best)。”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