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陵市市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60岁的宋秋菊正在阜盛社区“幸福工坊”里熟练地缝制宠物毛绒玩具。她从老家寨头堡乡梁庙村来社区照看两个孙子已经10多年了,说起在“幸福工坊”干手工活,她一脸笑容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挣工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伴和接送两个孙子,这日子过的挺舒心。”
阜盛社区幸福工坊里,居民在制作毛绒玩具。
“工坊采用‘固定+流动’模式,居民可选择在工坊集中干活或领活回家加工,照顾家庭的同时还不耽误挣钱。今下午企业就要来工坊收活,并带来下一批要加工的手工活。”3月28日,社区工作人员李建慧说。
通过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阜盛社区为推动基层善治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阜盛社区‘幸福工坊’充分利用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工作场地,承接来自外贸企业的缝纫和毛绒玩具加工订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真正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的美好愿景。另外社区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求,在多功能教室里分上午、下午、晚上时段开展了旗袍时装、乒乓球、瑜伽等文体活动,这里设置有自习室,方便年轻人读书学习;社区的蒲公英剧场,周五六还为居民放映电影……”阜盛社区负责人薛敏介绍。
阜盛社区居民在进行文体活动。
安居社区的“幸福工坊”位于社区楼群中的独立一层建筑中。家住贾家庵村的韩书新,是工坊众多受益者之一。她说:“我一个月忙了工资能挣两千七八,平常也有2000多,家离这里近,工坊的活一直很稳定,可以干活顾家两不耽误。”
“我们安居社区为工坊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工坊的房租是正常房租的半价,水电也按照民用标准收费。这里的工人也一直稳定在二十多人,每年工坊给社区创造的收益,都用在了社区文体活动和各项福利事业中了。”社区工作者崔文超说。
近年来,乐陵市积极探索解决居民就业与家庭照料之间的矛盾问题,通过创新“党建引领、社企共建、居民参与”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以“幸福工坊”为代表的社区就业品牌。这一模式不仅盘活了社区内的闲置资源,还有效链接了周边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居民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灵活就业岗位。
阜盛社区幸福工坊里,居民在加工缝纫活。
截至目前,乐陵市已在全市范围内建成11处“幸福工坊”,涵盖服装加工、毛绒玩具制作、手工钩织等多个领域,直接带动200余名居民实现就业,
“幸福工坊”不仅带来经济收益,还与社区养老、托育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起“就业+服务+文化”的民生生态圈。安居社区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幸福食堂”优惠餐,正在食堂就餐的80岁老人赵秀清说:“一个月的饭钱才100块钱,这里做的饭干净又可口,真是解了俺们老人的后顾之忧!”
未来,乐陵市将继续深化“幸福工坊”品牌建设,拓展教育托管、智慧助老等服务,探索“社区企业”等经济实体,增强社区自我“造血”功能。通过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优化技能培训、拓宽订单渠道,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幸福饭碗”。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唐峰 通讯员 贾鹏 许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