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唱《北京东路的日子》的那些学生,确实很优秀,唱的歌也很感人和好听。
他们能在南京最好的高中读书,那个年代能出国读本科大学、保送名牌大学,能在那个年代有创作、录制歌曲和MV的能力和条件,足见他们的家境都非常好,非富即贵、高知家庭,普通人根本没法比。
回想一下,这首歌刚出、流行的时候,我才初中毕业,听着也很感动。
如今十多年过去,我们同学的人生轨迹差别很大,让人感叹。
我老家是大凉山的一个小县城,我们初中一个班八十多个人,基本都是来自周边农村的,只有八个人考上了高中,最后有两三个人考上了大学(其中考得最好的是我),剩下的都去打工了。
现在大多数都还在老家县城、农村老家安家生活,然后孩子在老家给父母带,年轻人在周边或成都、广州、西昌之类的地方打工,绝大多数都已经结婚生孩子,孩子都上小学、甚至上初中了,还没孩子的,大概就只有我了。
高中在全县最好的班之一,大部分也来自农村家庭,一部分来自县城的体制内家庭,当时全县几千考生,考上本科的只有一百多个,我们一个班就考上了60多个本科,还有两三个考上了985大学。
我们这群小镇农村做题家在大学毕业以后,很大一部分同学回了老家小县城考公、考编、做教师、进县医院做医生和护士,还有一部分同学在成都、西昌之类的地方工作和定居,只有我来了北京,还有另一个同学去了上海,其他大多数都在川内。
在小县城工作的同学,主要都在体制内,工资虽然不算高,但好在稳定有保障,房价物价也不算很高,孩子教育养育成本也很低,能有自己的住房,生活还比较舒适。
在中、大城市工作的,工资普遍都不算高,现在除了少部分家里能给钱支持买房的,基本都成了每月还房D的房奴,过着并不算经济宽裕的生活,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努力工作加班也只能刚好够生活,基本没有特别成功、特别发达的人。
同样是一个年代的人,其实智商也没差很多,但因为出生的区域、出生的家庭、求学的环境和资源等完全不同,人生发展轨迹和高度,差距真的非常大。
个人努力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在时代大潮、家庭和出身、天赋才华、个人运气等面前,真的不值一提 。
但是,我们这些同学也确实靠着读书上学,让自己走出了大山,过上了比父母一辈更好一些的生活,也算有所提升。
通过个人努力,能有进步、能有改善、能有提升,就算只是提升了一点,也是好事,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