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下行,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土地财政失灵之后,政府的收入将从哪里来。土地财政最为人所诟病的是由于依赖土地财政而引起的高房价问题,从而使得无论是网上还是高层,都有一些人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需要讨论土地财政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了土地财政,政府的收入又会依赖什么,社会又会怎样发展。

无疑,在21世纪初的前20年,土地财政带给每个城市的利益是每个人都看得到的,人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商圈、地铁、公路、铁路、学校、医院、公园等等民生基础设施,一个接一个的拔地而起,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以至于每个人提到香港的城市建设,都会类比“上个世纪90年代的小县城”,可见现在中国多数城市相比于20年前,改观有多大。显然这些都是土地财政的功劳。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其实土地财政本质上就是一群买房人聚集起来众筹城市建设经费。在这二十年的历程中,很多人都经历过几个阶段:

1、被人嘲笑“买在了鸟不拉屎的新区”、“那地方二十年也发展不起来”。

2、地铁通了,商场学校建起来了,房价开始涨了,第二批购房都又进来了。

3、新区越来越宜居,社区现代、交通便利、生活舒适,越来越多的人想住到这个地方。

但是高企的房价让这些人买不起,他们还记得第一批人买房里的低廉价格,幻想着、咒骂着,希望这些人把房价以当年的价格卖给他们。

可以说,第一批买在新区的那些人,就是新区的股东,其他的城市建设也类似。所以土地财政,本质上就是政府带着一批敢于开荒业主们众筹发展城市的过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这种众筹都是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的,失败的那些,就会沦为无人问津的鬼城。

城市发展起来了,当年开荒的股东自然该有红利。可以说,一个崭新的城市,就是这批原始股东的生产资料,他们可以依靠这些生产资料来持续产生利益。

如果没有土地财政的话,那么政府又能依靠哪些手段来获取收入呢?也就那么几种:税收、公共服务私有化、垄断国企上缴利润等等。这些手段,你指望哪些手段来建设城市?希望多交税?去私人医院?还是水电煤气再翻几倍?

事实上,城市大规模建设期,没有土地财政是不可能的事情。仅依靠税收等手段,在很多地方,能维持体制内发得起工资就不错了。

高房价是问题吗?事实上,很多地方房价压根就不高。只不过很多人不去而已,大部分人都想捡现成的。没有了土地财政这个火车头,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停滞,扩大征税来源,恐怕是免不了的事情了。

赞同请转发,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