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问,#退休工资和缴纳社保基数有什么关系#?回本时间需要多久?是不是要超过20年?
其实,我们的退休工资、养老金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缴费基数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养老金高低,但是也会受到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影响。
参加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金,主要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①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部分计算公式中虽然没有缴费基数,但实际上缴费基数是通过缴费指数来起作用的。
比如说山东省2024年的缴费基数上下限是4416元至22078元,与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7359元比较,比值是0.6~3。平均缴费指数是历年缴费档次的一个平均值,由于最后还乘以缴费年限,其实基础养老金可以转化为每一年的缴费档次。
在当年缴费指数是0.6的情况下,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一些地方还没有使用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而是由人社部门公布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但实际数值差不太多,未来将全部并轨制全口径社平工资。
社会平均工资每年都会增长一些,这样情况就更复杂了。但如果社平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缴费基数是60%~300%的全口径社平工资,缴费一年的情况下可以领取0.8%~2%的全口径社平工资。
如果说社会平均工资是10000元,也就是说缴费基数是6000至3万元的情况下,一年缴费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是80~200元/月。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积累的,这一部分直接跟缴费基数挂钩。但是由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每年还会按照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记账利率时高时低,但一般要低于社平工资增长率,所以情况也比较复杂。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是不同年龄都有对应的计发月数。过去我们常用的是50岁、55岁、60岁,计发月数分别是195个月、170个月和139个月。
如果不考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按照6000元至3万元基数缴费,一年个人账户能够积累5760元至28,800元。统一按照60岁退休计算,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可领取41.4元至207元。
③过渡性养老金部分,这主要指的是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前的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因为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的一种待遇补偿。后期参保缴费,不产生有关待遇。
综合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来看,缴费一年产生的养老金为121.4元至407元,相当于本人缴费基数的2.02%~1.36%。由于缴费和待遇是累计的,如果是40年缴费的话,可提升至缴费基数的80%至54%。
从回本时间角度来看,按照灵活就业人员20%比例缴费,按照缴费基数6000元至3万元计算,一年合计缴费1.44万元至7.2万元。
如果养老金退休以后就不再增长,也不考虑去世后领取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待遇,回本时间分别是9.9年至14.74年。
如果养老金增长,再考虑丧葬费和抚恤金待遇的话,实际回本时间会短的多。因此,参加养老保险的回本时间要远远早于20年的,放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