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导语:
俄美关系正在互动升温。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频频释放对俄友好信号并表达对中俄关系的警惕,国务卿鲁比奥等美政府高官也频频发声,意在挑拨中俄关系。西方媒体随之开始频繁炒作所谓“反向尼克松战略”,即通过拉拢俄罗斯、离间中俄关系来共同制衡中国。在此背景下,中美俄三边关系将出现哪些调整?跨大西洋关系会否迎来重构?
近日,郑永年教授在公众号“大湾区评论”上发文指出,“反向尼克松”的观念与特朗普的思路之间具有相当的距离。特朗普作为“老式现实主义者”,他的对华战略更多基于“交易”。然而,不论特朗普是否真正有能力重塑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战略思维和目标,不能被其他大国牵着鼻子走,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去积极参与“新大三角”构架的塑造。
此外,郑永年教授近期还接受了FT中文网、《环球时报》等权威媒体采访。IPP评论特对郑永年教授最新观点进行汇编。
郑永年:中国要积极参与塑造“中美俄大三角”
2025年4月3日大湾区评论
近日,郑永年教授在公众号“大湾区评论”上发文。文章探讨特朗普“反向尼克松”战略对中美俄关系的影响,强调中国应自主塑造中美俄大三角关系格局。
郑永年教授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对中美俄三大国之间的关系,人们最为关切的是特朗普是否扮演一个“反向尼克松”(即联合俄罗斯对抗中国)的角色。对此,他认为,“反向尼克松”的观念实际上与特朗普的思路之间具有相当的距离。
在与普京进行通话后,特朗普发文称,通话“非常好且富有成果”。图源:Truth Social
在特朗普看来,如果旧秩序已经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就应当建立新秩序。大国无论在塑造国际秩序还是维持国际秩序中都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也必须从重塑“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入手来重塑世界体系。
然而,今天的美俄关系是两种扩张主义互动的产物,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美苏冷战中,美国的文化都是反俄罗斯的。因此,无论从文化还是现实利益来看,美俄结盟难度都是超出人们想象的。
此外,特朗普的“商人”背景在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外交政策。在所有领土问题上,包括加拿大、巴拿马、格陵兰岛等,特朗普都在使用其“交易观”。如果特朗普强迫乌克兰用牺牲领土来实现和平,那么这个世界又回到了老式帝国主义时代,即不平等条约的时代。因此他迄今也没有成功。
当地时间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莫斯科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
郑永年教授表示,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此必须有自己的思维、思路和目标,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不能被其他大国牵着鼻子走。 对中国来说,“大三角”的构架并非特朗普式交易所能确立的,而是取决于中、美、俄三者的互动。因为“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基本决定了未来国际秩序的构架,我们必须积极参与这个构架 的塑造,而非仅仅是简单的回应。
第一,独立自主最为核心。我们必须和美国、和俄罗斯发展双边关系甚至多边关系,但所有关系都必 须是自主的,不为任何一方所绑架。今天,我们有十足的能力和信心来防 御利益遭受侵犯,但对扩张主义不感兴趣。
第二,在这三边关系上,我们需要预防美俄结盟来瓜分中国或者中国的利益。这种情形不是完全没有 可能,因为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第三,在避免了“反向尼克松”的情形之后,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形是,我们会长期处于两种扩张主义之间,在他们之间进行协调或者平衡。
第四,在所有重要的国际事务问题上,包括俄乌战争和以巴冲突,中国都必须表明我们的文明立场和国家立场。其中主权独立和领 土完整最为核心。
第五,尤其要把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应用到解决台湾问题上。多年来,西方混淆视听,把乌克兰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同起来。但台湾地区从来不是主权国家。如果说俄乌战争是俄罗斯为了地缘政治安全而 战,那么解决台湾问题我们是为了主权而战。
郑永年:中国需要加强海洋文明精神
2025年4月1日FT中文网
近日,郑永年教授接受FT中文网“格局打开”栏目专访,围绕中国开放包容的文明基因与海洋文明精神在历史传承和当代发展中的作用展开解读。
FT中文网专访郑永年教授(视频)
郑永年教授指出,“新型举国体制”,不应是“闭门造车”式的自我创新,而应是在更加开放的状态下进行创新。当美国决定要脱钩时,我们更应主动单边开放,以应对外部挑战。他强调,中国有开放包容的文明基因。
他同时也指出,中国尚未形成能够让国际人才生存并发展的一个系统环境。外国人能否留下来,是衡量一个国家真正开放程度的最关键指标。只有人真正地进来并且留下来,才意味着我们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建设在不断地进步。
他指出,人们通常对于海洋经济的理解可能存在误解,经常认为海洋经济只是海上资源开采、渔业、海底丰富资源的开发,或者仅仅是简单的海上贸易。但这些理解都是相对低端的、非常基础的。实际上,海洋文明是一种形态。无论是海洋国家还是陆地国家,如果缺乏海洋文明精神,都无法真正发展起来。
2025年以来,青岛港开通2条到东南亚、地中海方向的“一带一路”航线,合计新开4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图源:新华社
郑永年:中国的创新活力非常强劲
2025年4月1日《Global Times》
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郑永年教授就中国科技创新活力及前景接受了《环球时报》英文版的采访。
郑永年教授表示,每个国家都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阶段。事实上,创新是建立在技术扩散的基础上的,这是后发国家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近代以来,确实有很多‘从0到1’的原创技术来自西方,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西方国家没有原创机制。”
他指出,中国近几十年确实应用了很多西方技术,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基础,已在走向原创。“中国已经具备了‘从0到1’的原创能力。”通过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大量调研,他发现哪吒、DeepSeek、宇树科技等科技公司只是“冰山一角”,中国的创新活力非常强劲。
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体推进全面创新,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郑永年:无论美国如何,中国都应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2025年3月30日观察者网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郑永年教授出席“在世界大变局中重建信任”分论坛,与中外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代表展开深度对话。《观察者网》对此次对话内容进行了刊载。
郑永年教授参加“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分论坛。图源:博鳌亚洲论坛官网
郑永年教授指出,中国是一种新型大国,与美国、俄罗斯不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一直专注于自身发展。中国的崛起及其在构建国际信任方面的作用都变得尤为重要。
他提倡“开源式现代化”模式:即当一个国家富裕起来之后,应当承担起帮助穷人、帮助穷国的责任,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共同现代化”。
他表示,中国应当成为一个新型大国。无论美国采取何种举措,无论特朗普如何表态,中国都应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这不仅能够帮助各国,还能促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等领域的发展,从而推动各国实现共同的现代化和繁荣。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的《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未来3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排名由第7位跃升至第3位,且在新兴市场专项排名中位列榜首。图源:新华社
郑永年:中国需要一个完整的大产业体系
2025年3月30日大湾区评论
近日,郑永年教授在公众号“大湾区评论”上发文,剖析中国应如何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郑永年教授指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间竞争的焦点。中国需要一个完整的大产业体系,既需要新质生产力,更需要巩固传统生产力。
他认为,要建设完整的大产体系,就政策执行而言,首先需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基于新质生产力之上的新产业;其次,在发展新技术的同时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新技术来赋能老产业,促成老产业的升级。
DeepSeek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在AI领域减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图源:BBC
通过对许多其他经济体发展经验的深入研究,郑永年教授提出了科技创新的“三驾马车”——即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服务。他表示,“三驾马车”把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应用技术转化、企业和产业化一体化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产学研政”一体化,理顺了科创的整体逻辑。
他同时指出,就目前而言,要想把教育、科技、人才三块有机整合为一个大科创体系,依然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付出很多的努力,解决包括人才“帽子”难题、“唯论文论”现象、众多科技实验室互不关联、基础研究“应用化”、缺少专业技能人才转化机制等难题。
郑永年教授认为,当下有两个关键方法:第一是尽快确立一个大科研体系。第二是进行试验区式的改革,即需要设立科研科创特区。
他表示,有效的改革要从“块块”进行。杭州的成功也可以视为是“块块”改革的成功。下一步可以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需的要素,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等具有良好创新生态的地区设置多个表现为“块块”的科创特区,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再向周边地区辐射和扩散,成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动力。
另外,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很多城市都可以找到类似的可以设立科创特区的“块块”。在这些“块块”,国家赋予真正实现基于“三驾马车”之上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各项政策,以期取得突破性的科创,在引领未来产业的同时赋能现存产业。
珠海横琴金融岛。图源:新华社
郑永年教授入选爱思唯尔“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5年3月28日 爱思唯尔(Elsevier)
3月25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2024 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IPP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入选政治学领域“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郑永年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影响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和主编著作近百部,其中英文专著10余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郑永年教授已连续两年荣登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爱思唯尔相关页面。图源:Elsevier
榜单详情请点击:
据悉,“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6388人,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领域、83个一级学科。今年共有11位政治学领域专家入选该榜单。
IPP公共关系与传播中心
排版 | 周浩锴
审阅 | 刘 深
终审 | 刘金程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郑永年:中国的单边开放将为更多国家提供发展机遇
2025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郑永年:中国已进入技术引领经济发展的阶段
观点集锦|郑永年:应对“特朗普冲击”,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