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这是孩子们充满好奇,常常提出的问题。每当这时,大人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天空是蓝色的呀!”



但是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当孩子紧接着抛出这个问题,许多人就不知如何作答了。

有人或许会说,这很简单,因为大海是蓝色的,大海把蓝色反射到了天上,所以天空是蓝色;也有人认为,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氧气是蓝色的。但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



当阴云密布,我们看不到蓝天;到了深夜,天空一片漆黑。

这都是因为没有阳光。只有阳光穿过大气层时,我们才能看见湛蓝的天空。由此可见,天空的颜色与太阳光息息相关。

那么,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有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太阳光是黄色或橙色。但实际上,在人类眼中,太阳光是白色的。

科学家指出,太阳本身并不发射白色光,太阳光之所以看起来是白色,是太阳发出的所有可见光频率混合的结果。让阳光穿过三棱镜,白色光就会散射开来,形成赤、橙、黄、绿、青、蓝的七彩光带。



当阳光穿过玻璃、水或空气等透明介质时,不同频率和波长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这样一来,原本混合在一起的光波就能被区分开来,我们也就看到了太阳光原本的部分颜色。为什么是部分颜色呢?

阳光是太阳发射出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极为广泛。除了肉眼可见的部分,阳光还包含 γ 射线、X 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以及波长更长的无线电波。在整个光谱中,人眼能感知的可见光波,仅占很小一部分。



地球的大气层中充满了各种气体分子,其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当光照射到这些气体分子上时,电磁波会使气体分子中的带电粒子产生振荡。振荡的电荷会产生与入射太阳光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且这些由气体分子发出的电磁辐射,会向各个方向散布,这就是光散射现象。

空气分子对不同光的散射能力存在差异。在可见光光谱中,紫色和蓝色光的波长更短,频率更快。蓝色光能使空气分子中的带电粒子振荡频率更高,产生的散射光也就更多,所以蓝色光比红色光散射得更强烈。光波在空气中的散射强度,与光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



像黄光、红光等波长较长的光波,更容易穿过大气层。

微波和无线电波由于波长很长,几乎能不受阻挡地在空气中传播。蓝色和紫色光波在大气层中的散射概率,比红色光高出 9 倍以上,它们更容易被散射开来。因此,当太阳高悬时,我们看到的蓝色天空,是空气散射蓝色、绿色及少量其他颜色太阳光的结果。

既然波长短的光更容易被空气散射,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紫色光呢?



这是因为紫色光在很高的高空就率先被散射,能到达地面的紫色光波很少。同时,人眼球视网膜的光感受细胞,对紫色光不敏感,这些光更容易被感知为更深的蓝色。

天空并非总是蓝色。

清晨和黄昏时,太阳角度很低,地平线附近的天空会呈现出绚丽的橙红色。此时,阳光在到达我们眼睛之前,需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所以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霞光。那些波长更短的光,无法穿透如此厚的空气,在高空就被散射掉了,因而头顶上方的天空呈现靛蓝色。

地球被称作蓝色星球,从太空看,地球呈现蓝色,这是因为大气层反射蓝光吗?

事实上,从太空看地球,大气层反射的蓝光极少。我们看到地球是蓝色,主要是海洋反射太阳光线的缘故。地球表面 70% 以上被海洋覆盖,阳光中的蓝色光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距离最长,其他颜色的光则被海水吸收。



所以,大海看上去是蓝色的。大海将蓝色光反射到太空,我们便看到了蓝色的地球。要是地球表面没有大海,它也就不会是蓝色星球了。

综上所述,天空之所以是蓝色,首先与太阳光的光谱组成有关。

白色的太阳光,由多种不同波长、不同颜色的光组成。当这些光线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散射。

地球的空气分子,对波长更短的蓝色和紫色光散射率更高,其他颜色的可见光更容易穿过。加上人眼对紫色不敏感,因此,当阳光照射大气层时,我们看到的天空呈现蓝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