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深圳无江湖。

沙头角传来狂笑声。

盐田港吹来一阵腥风——不是海腥,是鱼腥。

西班牙蓝鳍金枪鱼,重两百斤,通体流银,尾若弯刀。此鱼生于大西洋惊涛,食深海螯虾,饮极地寒流,终年游弋如电,一身筋肉淬炼如钢,却被老饕奉作“刺身界的屠龙刀”。

壹·西班牙金枪鱼之龙舞

好鱼如侠客,最讲出身。

大西洋的浪,比深圳梧桐山的盘山道更陡。这尾蓝鳍金枪鱼,自幼与群鲨竞速,同虎鲸争流,鱼尾一摆便是十丈,鳞片擦过暗礁能迸火星子。渔夫说它跃出海面时,月光在鱼脊上碎成钻石——难怪叫“鱼中钻石”。



贰·四十八时辰生死镖

三月十八,申时。

鹏城冷链镖局“川源顺”接了一趟暗镖。总镖头抚刀冷笑:“四十八时辰,送这条活龙去深圳沙头角,迟一刻,鱼肉腐;慢一分,鲜气散。”

航空为马,冷柜作棺,过海关时七十二道银针验毒,进盐田港刹那,冰棺炸裂,鱼目怒睁——竟比西班牙离水时更鲜三分!

叁·舌尖江湖百万看客

沙头角有楼,名“川源顺”。

这日楼前悬红绸,贴字幅:“今日解鱼”。

粤海第一快刀林师傅,白衣如雪,握一柄三尺冷钢刀。直播间百万看客屏息,只见刀光泼天——先断鱼头,头大如斗,双珠圆润;再斩鱼颈,双拼如满月;剖腹取脏,鱼脂如玉髓流淌;最后横刀削脊,鱼肉片薄如蝉翼,灯光下透出琉璃纹。

弹幕炸锅:“这刀法!莫不是岭南十三路剔骨斩?”“中腹雪花纹,分明是失传的寒梅覆雪图!”



肆·盐田论剑

江湖传闻,食客分三派。

一派吃鱼腹,狼吞虎咽;一派啃鱼颈,细嚼慢咽;一派嗦鱼骨髓,舌尖一卷,鲜味直冲天灵盖。

沙头角某日艳阳高照,数辆粤B轿车飞驰而来。包厢内,某大佬夹起大腹刺身:“蓝鳍金枪鱼的肉,比和田玉籽料还润。”左右陪笑:“此鱼在西班牙价值千金。”“千金?”大佬冷笑,“在深圳,它值三千金。”



伍·庖丁解牛录

方师傅说,杀金枪鱼要懂鱼。

金枪鱼腩肥美,需用“春风拂柳刀”,刀刃斜切四十五度,令油脂绽成霜花;鱼背精瘦,当使“乱石崩云手”,逆纹斩断肌理;最绝是取鱼骨髓,刀尖自下颌贯入,挑、转、提,一颗莹白脑仁跃入冰盏,围观者汗毛倒竖——这哪里是厨子?分明是锦衣卫抄家!

终·涅槃记

四月四,阴。

有食客醉倒中英街,忽见台上鱼肉颤动,竟化作玉盘珍馐、八珍玉食,向西嘶鸣。坊间遂传:那大西洋西班牙蓝鳍金枪鱼借川源顺之成名刀技,修成海鲜刺身精魄,夜夜在鹏城食肆游荡。



日日今时今日,深圳老饕仍流传一句话:

“去盐田吃蓝鳍金枪鱼,吃得是排面,吃得是豪气。”

毕竟在这座城,连鱼都要懂江湖规矩——要么鲜绝天下,要么貌美如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