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30天引发近万人次关注,有458朵电子红花在云端绽放。北京通州区潞城镇依托“文明潞城”APP开展2025年雷锋月品牌行动“朵朵红花送好人”活动,一经发布便吸引众多村民参与,推荐身边好人讲述自己与好邻居的暖心故事……
从“推榜样静悄悄”到“送红花闹盈盈”,潞城镇用一根钩针、一朵红花、一份数字档案,让“普通人的善意”有了姓名。在这里,道德不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菜市场里的寒暄、邻里间的搭把手以及“文明潞城”APP里的“电子红花日记”。
指尖生花:小红花让“谢谢”有了形状
活动期间,每天下午2点,八各庄村“巧娘”张秀利就准时来到市民活动中心志愿者孵化中心,拿起钩针和红毛线开始便钩织新的小红花。“这朵‘感恩花’要送给尽职尽责的好教师付红霞。”在她身旁,十几位妇女志愿者边织花边唠嗑:“大甘棠村租户小蔡义务维修灯泡,该得朵‘长明花’;卜落垡村村民董雪感谢崔小会帮忙护送娃去学校,得钩朵‘平安花’……”
好人有姓名,好事有场景,这正是潞城镇“朵朵红花送好人”活动的生动截面。不同于传统“填表推选”,这里的好人故事从田间炕头的闲话里自然流淌。村民只需登录“文明潞城”APP,点击“朵朵红花送好人”轮播图,即可记录身边善举,推荐身边好人。短短一个月,平台已涌现“邻居帮忙照顾发高烧的孩子”“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餐”“水管维修师傅十几年随叫随到”等458朵“电子小红花”,讲述好人故事、传递榜样力量。
好人治村:从“一个人”到“一座城”
据“文明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自活动开展以来,线上线下累计收集好人好事线索2000余条,参与人群超15000余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朵朵红花送好人”2025年雷锋月品牌行动刚刚上线1天,便引发1268人次关注,推荐出214条好人线索,“推榜样与我无关”的观念逐渐淡化,榜样推选正在“热”起来。
同时,活动依据“文明潞城”APP记录的善行高频场景,将受认可的“身边好人”转化为乡村治理的“志愿种子”,针对性组建“平安有我”“助老有我”“宣传有我”“环‘净’有我”等志愿队伍300余支,将道德力量具象化为治理效能。
多元共治:小红花绽放文明“合奏曲”
一朵毛线钩织的小红花,正成为撬动基层善治的“温柔杠杆”。在潞城镇“朵朵红花送好人”行动中,村民、辖区企业、社会组织都在积极参与这场文明协奏。
村民“荐花人”织就温情网络。大甘棠村村民张秀英的手机相册里,存着71张“红花日记”截图。她推荐的“掏粪师傅张克东不怕脏、不怕累,谁家需要清理了,总是第一时间完就去清理”“凡事都主动搭把手的好邻居池秀丽”等好人好事,引发许多位村民跟评点赞。“以前觉得好人好事是‘上边的事’,现在咱老百姓的指尖也能‘种’出文明风景线!”张秀英边展示APP里的“好人推荐榜”边说。
企业“供花链”滋养善意生态。辖区企业和社会组织捐赠钩针物料,为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捐赠不是终点,而是构建‘商业向善’闭环的起点。”企业相关责任人说道。
潞城的小红花,早就在街坊手里传成了“接力赛”,APP里的458朵电子红花不光是数字,更藏着458次温暖的“击掌”,通过这些榜样力量,鼓励更多人加入潞城好人行列,让文明风尚培育从“推着走”变成“追着跑”。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