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的席卷下,智能网联汽车正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重塑未来出行格局的核心力量,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全新体验。

智能网联汽车,融合车联网与智能车技术,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等装置,借助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间的智能信息交互共享。其意义远超传统汽车,致力于解决安全、节能、环保等产业关键问题,终极目标是实现安全上路的无人驾驶。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猛。2022 年,中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约 700 万辆,市场渗透率达 34.9%。在国内,众多车企与科研单位积极投入研发。2013 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 30 多家单位成立 “车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研发与共享。北汽、一汽、长安等传统车企深耕多年,同时,乐视、蔚来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入局,将传统与前沿优势结合,加速产业发展。各地也在积极推进相关试点与测试,2018 年,上海发放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2023 年,武汉新增约 344 公里测试道路用于技术测试与示范运营。

从技术层面看,智能网联汽车亮点纷呈。先进的传感器如同汽车的 “眼睛”,实时精准感知周围环境。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协同工作,清晰识别其他车辆、行人、道路标识及路况,为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在复杂路口,传感器能快速捕捉各方向来车与行人动态,助力车辆安全通过。

智能决策系统则是汽车的 “大脑”。它基于传感器数据,运用复杂算法瞬间做出决策,规划最佳行驶路径、控制车速与方向。在前方车辆急刹车时,系统迅速判断并自动刹车,避免碰撞。同时,智能网联汽车通过 V2X(车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车与人、车与网络间的通信。车与车通信可提前知晓前车意图,实现高效跟车与安全变道;车与基础设施通信能获取交通信号灯状态、道路施工等信息,优化行驶计划。

智能网联汽车为用户带来诸多便利。出行前,通过手机 APP 即可远程预热或预冷车内,设置导航目的地,规划最优路线并避开拥堵路段。行驶中,智能座舱提供丰富娱乐与便捷交互体验,语音控制轻松实现拨打电话、播放音乐、调节空调等操作,双手无需离开方向盘,提升驾驶安全性。此外,智能网联汽车还能实时监测车辆健康状况,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便于及时维修保养。

尽管智能网联汽车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挑战。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程度加深,远程攻击、恶意控制、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引发关注。为此,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规范行业发展,2021 年,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 (试行)》;同年,工信部要求加强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管理。

智能网联汽车正引领汽车行业变革,为未来出行描绘美好蓝图。随着技术持续创新与完善,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让出行更安全、高效、舒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