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当载着急救人员的救护车成为攻击目标,当红新月会标志不再是安全的象征,当医务人员在执行任务时遭遇炮火轰击——人类最后的底线已经被再次碾碎。4月5日,巴勒斯坦民众在约旦河西岸的拉马拉集会示威,愤怒地谴责以色列军队日前在加沙南部袭击15名医务和人道救援人员的行径。愤怒的浪潮不仅因生命的流逝而起,更因为国际法在这片土地上被反复践踏,变成了毫无约束力的装饰品。
根据巴勒斯坦方面消息,当时这辆被袭击的救护车来自红新月会,车体标识清晰可见,灯光和警报器均已开启,医务人员正在执行紧急救援任务,却依然遭到以色列军队的精准打击。这不仅违反了国际人道法中最基本的《日内瓦公约》,更是一种赤裸裸的战争罪行,是对“医疗中立”原则的恶意否定。
巴勒斯坦民族倡议组织主席巴尔古提愤怒地指出,以色列此举是“可怕的战争罪”,并敦促国际社会对其实施惩罚。与此同时,法塔赫高级成员萨布里·赛达姆也直言,以色列此举反映出其对巴勒斯坦人生存权的彻底漠视,并指责其在舆论场上虚构事实,试图掩盖罪行,但已被相关视频资料击碎所有谎言。
然而,问题的根源远不止于此,而是以色列长期将巴勒斯坦人道援助体系视为“次要目标”的延续。在过去数月的加沙冲突中,联合国、人道组织、新闻媒体都不断发出警告:救护车频繁中弹、医院被围困、医疗志愿者被打死,已不再是意外,而是系统性的打击模式。以“反恐”为名义进行的攻击,早已不加区别地波及一切试图拯救生命的人。
对此,国际社会的应对力度远远跟不上道义崩塌的速度。西方主流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常常遮遮掩掩,用“疑似”、“可能”甚至“自卫”来模糊焦点。而本应主持公道的西方国家政府,则多选择“呼吁克制”而非“谴责侵略”,甚至继续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财政和外交支持。在联合国层面,多项针对以色列暴行的议案被以“否决权”封杀,国际刑事法院面临的调查也步履维艰。
而这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现实,即便对救护车动武、即便医务人员横尸街头,也不足以撼动国际秩序中的“选择性正义”。而当这种选择性持续存在,它就会变成默许,进而成为纵容。
如今,面对这起暴行,巴勒斯坦民众的反应展现了一个被围困民族的坚定与尊严。他们并没有沉默,而是走上街头,以示威和抗议表达愤怒。拉马拉的抗议人潮,不只是为逝去的医者而哭,更是在对全世界呐喊:在这场不对等的冲突中,我们连基本的医疗尊严都已被剥夺,我们的伤者无法安全获救,我们的医务人员不再受保护。
西方舆论长期将以色列描绘为“中东唯一民主国家”,将其军事行动包装为“国家自卫”。但事实是:在“自卫”的遮羞布下,以军越来越多地把人道主义原则当作可以无视的底线。而这种无底线的军事行径,最终不仅将彻底摧毁巴以之间可能存在的任何政治解决空间,更将把整个中东地区拖入永久战乱的深渊。
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就此类事件作出明确惩罚,不能建立真正约束强权的机制,那么“人道主义”将不再是普世原则,而仅仅是为强者服务的修辞工具。那时,任何一辆救护车、任何一个穿着白衣的医生,都可能成为下一次攻击的目标。
对于正值战火中的巴勒斯坦而言,医疗系统本就是勉力维系的一道生命防线。一旦连这道防线也被故意击穿,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将滑入无法自救的死亡漩涡。这不是战争的副产品,这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摧毁,是战争伦理最黑暗的沦陷。
白色救护,不应沾染鲜血。国际法的意义,不在于纸上标语,而在于能否保护那些正抢救生命的双手。每一名殉职的医者,都是对文明社会的一次警告。如果不能让施暴者承担代价,那么终将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于下一次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