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领花束#

近日,哈尔科夫州俄罗斯行政当局人权与儿童权利全权代表维多利亚・科列斯尼克 - 拉文斯卡娅向俄卫星通讯社透露,乌军开始频繁炮击哈尔科夫州境内由俄罗斯武装部队控制的民用目标。自 2025 年初以来,已记录到数起在哈尔科夫州解放区,乌军使用 FPV 无人机蓄意袭击救护车的案件。这些救护车上标有清晰的红十字标志,专为伤病员提供医疗援助服务。在现代战争中,对这类具备明显标识的医疗车辆发动攻击,无疑违背了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



哈尔科夫作为乌克兰第二大城市,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便是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俄军曾多次对该市发动空袭,造成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损毁。而自2024年末起,随着乌克兰反攻力度加大,乌军对俄控区的袭击频率显著上升。科列斯尼克-拉文斯卡娅称,乌军近期将矛头对准医疗运输工具,仅2025年便发生多起救护车遭无人机精准打击事件,导致医护人员伤亡及救援中断。俄方将此定性为“系统性战争罪”,强调乌方行为违反《日内瓦公约》对医疗人员和设施的保护条款。

然而,乌方至今未直接回应这一指控。此前,乌克兰军方曾多次指责俄军以“假救护车”运输武器,并袭击乌方医疗车队。例如2025年1月,俄军对哈尔科夫军事学院的集束弹袭击导致50名军官生死不明,乌方称俄方故意混淆军事与民用目标。这种“互相指控”的模式,凸显了冲突双方对国际法的工具化利用——既将其作为道德武器攻击对手,又在实际交战中模糊红线以获取战术优势。

有网友对乌军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认为战争不应波及救护人员和医疗设施,这是对生命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公然践踏。他们指出,无论战争局势多么复杂,都不应丧失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但也有部分网友,因受立场或片面信息的影响,对事件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呼吁有关方面进行深入调查,以还原事件真相。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统计,共发生了 707 起针对医院、卫生工作者和其他医疗基础设施的袭击事件,平均每天发生两起。2022 年 4 月 19 日,一枚俄军发射的导弹击中了乌南部尼古拉耶夫州巴什坦卡唯一的一所医院,爆炸摧毁了门诊诊所和关键医疗设备;2023 年 10 月,在巴以冲突中,加沙地带的阿赫利阿拉伯医院发生大规模爆炸,造成数百人死亡。这些惨痛的事件,都给当地民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有分析指出,在战争中,打击民用目标不仅会引发国际社会的谴责,还可能使冲突进一步升级,对战争局势产生不利影响。从战略角度来看,袭击救护车并不能改变战争的走向,反而会激发民众的反感和抵抗情绪。

根据《日内瓦公约》,任何一方都不得将医疗设施和人员作为攻击目标,乌军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人道主义法,应受到国际社会的严肃批判和法律制裁。此外,一些国际组织呼吁,俄乌双方应保持克制,严格遵守国际人道法,切实保护平民和医疗设施的安全。​

战争不仅会给交战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严重破坏人类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当双方都将“违反国际法”作为指控对方的利刃时,法律本身已沦为权力的装饰品。或许正如一位无国界医生组织成员所言:“在哈尔科夫,红十字标志从未如此醒目,也从未如此无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