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突发地震,灾区受损严重。
灾难面前,中美救援态度截然不同。
中方救援队第一批到达,美方救援遥遥无期。
震区周边武装动乱不断,突发瘟疫爆发加重惨剧……
缅甸地区困境
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3.30最新公布的数据,由于地震死亡的人数已经到达了1700人,3400人受伤,300人失踪。
其中震级更是达到了7.9级,和曾经让国人心中一痛的汶川大地震等级仅差0.1级。
地震发生之后,缅甸方立刻向国际求援。
然而情况并不容乐观,在地震发生的这段时间内,缅甸灾区正处旱季,天气炎热,气温高达40摄氏度。
且缅甸震中都是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地震发生后,就算没有坍塌也已经出现多处裂痕,无法进行居住,市局的80%的建筑皆遭到损毁。
当地灾民居无定所,严重缺乏可饮用的纯净水和电力,以及帐篷。
且震区附近,截止至3月30日之前,政府军和地方武装的战斗尚未停歇,伴随着炮火声和地震的怒吼。
这对在缅甸的灾民来说都是一场极难克服的灾难。
面临着道路崩塌和旱季的困扰,缅甸本地官员在尽力救援的同时,也将希望放在了国际的援手上。
然而在一时间响应的众多国际援助中,美方和中方救援的方式却天差地别……
国际救援上,中美之间的差别
3月29日,当缅甸方请求国际援助的时候,联合国紧急拨款500万美元用于地震救灾,二十几个国家纷纷响应,从国家本地朝着缅甸的灾区出发。
在地震的后的黄金72小时之内,中国的国际救援队第一时间响应灾情,启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到达缅甸内部开展救援行动。
除此之外,中国的民间救援队,如蓝天救援队也第一时间前往救援,把握救援黄金时间。
与此同时,美方的行为却让大跌眼镜。
在媒体上,美方迅速承诺要给予缅甸援助,然而,在宣称要援助缅甸的当天,美国国际开发署还在大批量裁撤员工。
这一举动,会让美方的管理层没有人手去组织团队前往缅甸进行救援。
而据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前官员也表示,由于拆扯人员,美方可能无法派出救援力量。
而一边嚷嚷着要援助,一边又自废援助的能力。
这种行为不仅让许多缅甸民众感到失望,更是美方对自己国际形象的自我重创。
美方这样的行为也绝不是偶然,前阵子的美国加州山火,富人区被燃烧一空,而政府在进行灭火的行动中却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水平。
这一事实也印证了如今的美方已经没有了当初在全球地区舞动四方的能力和打算。
如今美方口中的国际责任,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反观中国,此时的中国救援队,已经第一时间到达了灾区内部进行救援。
据最新消息,3月31日的中午,中国的已经援助了一亿人民币给缅甸。
并且将最为紧缺的帐篷,急救包和毛毯已经送达了当地的仰光国际机场。
如今中国救援队也是20多个国家里第一个到达的队伍。
灾区加剧,瘟疫爆发
据曾参与2015年缅甸热带气旋洪涝救灾的重庆市蓝天救援队秘书长王英颉的发言称:
缅甸灾区的卫生条件和饮用水设施非常薄弱,震后恢复能力较差,未来一周,疾病可能爆发。
而中国公羊救援队也在抵达当地后了解了实情,缅甸政府如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灾区没有消杀病毒步骤。
且许多被救援队救出的幸存者也没有单位接受,救援过程不容乐观。
而随着官方的中国救援队到达仰光机场,前往受灾最为严重的曼德勒地区后,已经确认了消息,在重灾区,爆发了霍乱疫情和登革热、疟疾等流行病。
目前中国救援队已经全员服用霍乱疫苗,仍在紧张的救援灾民行动当中。
中国有句古话:大灾之后有大疫,大疫之后有大饥,大饥之后有大乱。
希望缅甸当局能够积极应对这次突发地震,不要让事态朝着更糟的地方发展,不过值得欣慰的是。
在3月3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缅甸反政府武装宣布将会部分停火两周时间,并且驻扎在灾区的军队会提供安全保障和运输支持。
这一消息,无疑是灾难中的一丝宽慰,希望当地的灾民能够停过这场难关。
然而在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前往缅甸救援之后,有不少网友在网上质疑,这些值得吗?
这一定是值得的,虽然大家常常在网络上听到关于缅甸地区电诈新闻,但是地震无情,人有情。
在地震发生后,受到伤害的只有普通的老百姓。
当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正是一个个的老百姓拿出积蓄,才在地震发生的仅仅4天,果敢地区的社会各界就向汶川灾区捐款111余万元人民币。
要知道,缅甸并不是一个发达国家,甚至在2025年的今年,缅甸大部分地区仍然贫穷。
中国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如今缅甸受灾,正是援助之时。
更别提,在缅甸居住的两百多万华人,那也值得我们前往救援。
正是这种团结互利,才能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信在未来,中方和缅甸的关系会随着这场救援更近一步。
评论区前的你们,怎么认为呢?
参考信息:
[1]官方账号:大河报2025-03-30《13名中国公民受伤!缅甸重灾区暴发霍乱等流行病,救援队:政府几乎瘫痪,人救出后无医疗支持》
[2]官方账号:中国新闻网2025-03-30《缅甸重灾区暴发霍乱、登革热、疟疾等流行病》
[3]官方账号:极目新闻 2025-03-31《缅甸震区或面临疫病威胁专家:首先需预防肠道传染病,雨季来临将面对更严重挑战》
[4]官方账号:新华视界2025-03-30《现场直击」新华社记者多地直击缅甸强震救援》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