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征程中,党员干部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神圣使命。“为民务实” 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而 “常改常行” 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党员干部要撑起 “为民务实” 长篙不松手,在 “常改常行” 中永葆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壮丽篇章。

领悟为民务实内涵,坚守服务人民初心。为民务实,蕴含着深厚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为民”,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党员干部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致力于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再到如今的新时代,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一线,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一切都彰显了 “为民” 的初心从未改变。“务实”,则要求党员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落实常改常行举措,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常改常行” 是将为民务实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常改”,意味着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与问题,并及时加以整改。在工作作风方面,要时常反思自己是否存在浮躁情绪、敷衍了事的情况。若发现存在此类问题,应立即调整心态,以更加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方法上,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创新。比如,在基层治理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党员干部就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方式,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常行”,则强调党员干部要将为民务实的理念转化为持续的实际行动。

秉持坚定顽强意志,持续践行使命担当。撑起 “为民务实” 长篙不松手,需要党员干部具备坚定顽强的意志。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时,可能会遇到资金短缺、技术难题、群众不理解等问题;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可能会受到资源有限、体制机制束缚等因素的制约。面对这些困难,党员干部不能退缩,要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韧劲,迎难而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许多党员干部在贫困地区一待就是数年,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巨的脱贫任务,他们没有丝毫动摇,凭借坚定的意志,深入调研、精准施策,带领贫困群众一步步摆脱贫困。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党员干部只有秉持坚定顽强的意志,才能在为民务实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为民务实” 的理念不能变,“常改常行” 的行动不能停。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行动,在 “为民务实” 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在 “常改常行” 中不断提升自我,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书写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光辉业绩。(燕南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