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咕咚的泉水声,像极了心跳。”在北京门头沟陈家庄村,72岁的村民陈志喜蹲在村口,望着复涌的泉水感慨万千。这眼泉水曾断流40年,如今却稳定喷涌,成为北京地下水位创十年新高的鲜活见证。
一、从“水荒”到“泉涌”:十年逆袭背后的“南水密码”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因地下水超采,永定河断流,陈家庄泉随之干涸。转机始于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间,超106亿立方米长江水进京,不仅缓解了用水压力,更让22%的“南水”通过河网回补地下,成为地下水回升的关键。
数据显示,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埋深从2015年的25.87米回升至2025年的12.83米,水位累计抬升13米,储量增加70亿立方米。曾经的“水荒之城”,如今已实现严重超采区“清零”。
二、泉眼“复活”背后的硬核操作
“节补换”三字诀
- :关停1300多个自备井,压减地下水开采量;
- :永定河生态补水、海绵城市渗透回灌,仅延庆区十年间地下水位就回升6.48米;
- :用黄河水、再生水替代地下水,太原市将地下水使用比例从83.5%降至25.8%,难老泉因此复涌。
生态“黑科技”
北京构建“五水联调”体系(外调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实现河湖互通。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河流26年来首次全线贯通入海,东方白鹳、桃花水母等珍稀生物重现水域。
三、泉水“活”了,城市也“活”了
泉眼复涌不仅修复生态,更激活城市活力:
- 北京陈家庄泉:流量稳定在每秒30升,成为村民生活与生态旅游的“流量密码”;
- 邢台飞龙泉:老旧工厂遗址因泉水复涌变身网红打卡地,60余家年轻业态入驻,用泉水泡茶成特色卖点;
- 太原难老泉:断流30年后喷涌,游客感叹“历史与当下从未断联”。
四、京津冀“水地图”改写:从超采到共赢
十年间,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超采量减少85.8%,超采区面积缩减2.84万平方公里。邢台浅层、深层地下水位较2018年分别上升8.12米、7.67米,曾经的“百泉之城”正重现生机。
结语:水脉即文脉
地下水位回升,不仅是数字的胜利,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解。从干涸的泉眼到流动的河湖,从“抢水”到“养水”,这场“十年逆袭”证明:生态治理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正如村民陈志喜所说:“泉水回来了,日子就有了盼头。”
#北京##北京头条##北京地下水储量连续9年回升##北京地下水储量逆转的"意外"##妙笔生花创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