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让你选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是哪一部,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尽管《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些金庸后期的作品更为成熟,但在多数金迷心中,最经典的一部应该是《射雕英雄传》,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可以说金庸是借这部作品在武侠小说界站稳了脚跟,而这部作品的成功,离不开他对郭靖这个角色的塑造。
郭靖有别于一般的大侠,他那“侠之大者”的称号不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做到了一生为国为民。
(黄蓉、郭芙剧照)
不过让人纳闷的是金庸后来却赋予这位大侠无比凄苦的结局,不仅郭靖本人战死襄阳,就连他的妻女也落得凄惨的结局,金庸如此安排,到底有何深意?
一、英雄郭靖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话不是什么自然规律,却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期许,也是我们用来约束自身行为的一句话,只有心存对因果报应的敬畏,我们才能确保自己不走弯路。
所以郭靖这样的英雄人物,理应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才是。
尽管金庸在《神雕侠侣》末尾的那次襄阳大战中让郭靖率领群雄一同击退了蒙古大军,但金庸也在书中为他日后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比如这段描述:“后来忽必烈领军北归,与阿里不哥争位,兄弟各率精兵互斗。最后忽必烈得胜,但蒙古军已然大伤元气,暂无力南攻,襄阳城得保太平。直到一十三年后的宋度宗咸淳九年,蒙古军始再进攻襄阳。”
(郭靖、黄蓉剧照)
所以只要郭靖一家依旧选择死守襄阳,他的结局就是注定的,毕竟哪怕他一个人的武功再高,也挡不住千军万马,而像杨过那种飞石杀大汗的行为,有过一次,就再难有第二次,蒙古一方也会格外警惕。
但郭靖的死是必然的,黄蓉却未必如此。
二、黄蓉与郭芙
黄蓉嫁给郭靖之后确实是有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想法,比如《射雕英雄传》末尾,她就有这么一番感慨。
说是:“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又比如后来蒙古高手袭来,黄蓉怀有身孕,他们夫妻二人又有这么一番对话:“郭靖脸色微变,顺手一拉黄蓉,想将她藏于自己身后。黄蓉低声道:‘靖哥哥,襄阳城要紧,还是你我的情爱要紧?是你身子要紧,还是我的身子要紧?’郭靖放开了黄蓉的手,说道:‘对,国事为重!’”
你看,黄蓉也从最开始的那个“妖女”成了深明大义的侠女。
不过也正因为她深明大义,她也应该知道,自己不应该白白死在襄阳,还有任务需要她去执行,那就是保管《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
若你没读过新修版金庸小说,多半还在纠结“熔铸倚天剑和屠龙刀需要极高的温度,秘籍如何能放在其中”,新修版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刀剑之中不再直接藏有秘籍,而是两块铁片,真正的秘籍早已被藏在桃花岛上。
(成吉思汗、郭靖剧照)
但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谁去护送这秘籍,并且存放好秘籍之后,是不是最好还留一个人在那里保管秘籍?
无论怎么看,有一身不俗武艺,同时还熟悉桃花岛上各种机关的黄蓉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但金庸却没这么写,他让黄蓉与郭靖一同战死。
说是:“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金庸交代了郭靖、黄蓉、郭破虏、郭襄的去向,唯独对郭芙只字不提。
郭芙既不是死了,也不是逃离了襄阳,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她是被忽必烈俘虏了,而当时的郭芙不过四十岁左右,风采依旧不减当年,那忽必烈又是个爱美之人,当年杨过带小龙女去蒙古军营时,他就不禁感叹小龙女貌若天仙,若非知道那是杨过的妻子,他难免要对小龙女下手。
所以当他生擒郭芙之后,自然也会将郭芙纳入自己的后宫之中。
(完颜洪烈剧照)
不过这样一来,对于郭靖而言,未免有些过于残酷了,妻子被杀,女儿被俘,这不是一个英雄人物该承受的结局。
不过还是那句话,金庸的故事都是喜欢强调因果的,郭靖最终的结局,或许也与他青年时犯下的过错有关。
三、郭靖犯下的罪过
当年郭靖也因一个女子破了戒,那女子正是他的母亲李萍。
这里指的戒律,是“嗔戒”“杀戒”。
李萍固然是个好妻子,好母亲,但他却不该把仇恨灌输给郭靖,让郭靖自幼就有了为父亲报仇的想法。
后来郭靖选择助成吉思汗征花剌子模,正是因为要杀完颜洪烈为父亲报仇。
这本没有错,但这报仇的过程中,却是伤害了一些无辜之人,此时书中是这么写的:“蒙古军十几个千人队齐声呐喊,向人丛冲去,举起长刀,不分男女老幼地乱砍。这一场……当真是惨绝人寰,自白发苍苍的老翁,以至未离母亲怀抱的婴儿,无一得以幸免。当成吉思汗率领诸将前来察看时,早已有十余万人命丧当地,四下里血肉横飞,蒙古马的铁蹄踏着遍地尸首,来去屠戳……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从人丛中逃了出来,扑在一个被战马撞倒的女子身上,大叫:‘妈妈!’一名蒙古兵疾冲而过,长刀挥处,母子两人斩为四段。那孩子的双手尚自牢牢抱着母亲。”
(郭靖、李萍剧照)
直至此时,郭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铸成大错,而只要是犯了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所以后来金庸让黄蓉战死,让郭芙被俘,也都是还了当年郭靖在花剌子模欠的债,只是从表面来看,这样的结局反倒是让郭靖的形象更加伟岸了,不得不说,金庸的处理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