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野战军为全国的解放,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不怎么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在这四大野战军中,尤其以三野、四野最为“战功赫赫”,是解放战争的“主力军”。但需要指出是的,虽然三野、四野都参加了三大战役,并且都立下大功,为何在1955年全军授衔时,甭管是数量上,还是在排名上,四野都稳压三野一头,这是怎么一回事?



比如说,四大元帅中四野就有两人,分别是林彪和罗荣桓,其排名非常高,林帅排第三,罗帅排第七,三野只有一位元帅,那就是陈毅,而且也比罗帅靠前一名而已,而且还是后期“加上去的”。

要说三野也不是没有“战神”,那就是粟裕,如果论军功,论指挥能力,粟裕封个元帅军衔是够了的,而且排名肯定要更靠前一些。但考虑粟裕崛起比较晚,资历比较浅,如果粟裕都封元帅了,那么那些资历比他强得多的,又该如何平衡?就在中央为此烦恼之际,粟裕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主动提出“辞帅”,因此粟裕也就没能进入元帅的行列。



粟裕不封元帅衔,三野总不能一个元帅都没有吧,这时候才将陈毅“递补”进来,当时的陈毅已经脱下军装,从事行政工作,担任上海市市长,按道理来讲,是不应该参与授衔的,但是陈毅资格很老,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革命,在孟良崮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和粟裕合作取得了黄桥战役、上海战役的胜利,是一位老资格的宿将,因此,也就由他作为三野的代表获封元帅军衔了。

因此,在十大元帅中,四野是稳压三野一头的,不管是数量、排位上都是如此,那么在大将名单中,三野和四野又表现如何?应该说,各有千秋,四野略占优势。不可否认,粟裕作为三野代表,领衔整个大将序列,排名第一,这是很涨三野的志气的,但四野的大将却有三位,分别是萧劲光、黄克诚、谭政。当然,三野还有一位大将,那就是张云逸,他获封大将主要是因为“资格太老”了。



张云逸曾是中国同盟会成员,还参加过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闹过辛亥革命,在护法战争、北伐战争中也能看到他的身影,曾经领导过百色起义,指挥过平南战斗,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也就被封为大将了。但很显然,三野大将“成色”最高的也就是粟裕,在数量和整体质量上,还是不如四野,又被四野压了一头。

那么在上将中,三野有没有打“翻身仗”?还是没有,甚至与四野的差距更大了,在55位上将中,来自三野的只有10人,而来自四野的有20人,这不仅是被四野稳压一头,简直可以说是“碾压”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四野“将星云集”,要知道两军几乎同时建立,三野更是稍早于四野成立,两军立下的军功也相差不大,战力也大致相同,为何四野在1955年授衔时大放异彩,而三野黯然失色?



其实原因很简单,第四野战军的辖区主要是东北,而当时东北是国共争夺最为激烈的战场,是当时中国唯一的重工业中心,某种程度上说是“得东北者得天下”,我党抢先夺取了东北,所以才占据了主动。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曾抽调大批干部、将领去四野坐镇东北,而四野的军力也的确是最强的,巅峰时期150万人,而三野才80多万人。所以,三野成立虽早,但四野底子更厚,人才更多,授衔更多,不是也很正常嘛?



当然,不管三野、四野谁的将星多,他们都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毋庸置疑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