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春意已浓节气的清明,是表征物候变化的节气,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从节气到传统节日,“清明”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变迁,留下来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传统习俗。古诗里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但实际上,上海的清明更多的是春和景明的景象,暖意浓浓,平均降水量和雨日反而减少。清明小长假期间,上海气候宜人,适合出游踏青。



最美人间四月天,绚烂花海正当时,上海不少公园绿地变身现实版“莫奈花园”,繁花美景如诗如画。而在上海居然藏着一座唯一以“梅园”冠名的公园,地铁直达免费参观!你去过吗?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上海唯一以“梅园”冠名的公园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着哪些不一样的风景?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梅园公园的那些事。上海梅园公园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



但有大门,那门还是城门。 梅园公园左邻福山路,右里乳山路,它的具体位置是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乳山路180号。公园布局采用传统院落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设计思路,通过植物、地形、水面、建筑等园林要素组构自然、简洁、小中见大的园林空间。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京香楼、翘春亭、疏影院景墙、赏梅径景石、栖雪园照壁、聚贤苑花架及水质清澈的涟池等十多处景点分布在各个院落,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立体画卷。



不仅如此,而且,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使“梅园”名副其实,公园设计以梅花、腊梅等为特色树种,种植了龙游梅、垂枝梅、直枝梅等不同系列的梅花,并与景石、造型罗汉松、竹等进行搭配,形成中国传统园林中“岁寒三友”的景观意境。同时,在道路铺装、座凳小品、围墙景窗之中,也充分应用了梅花造型,营造“江都车马满斜晖,争赴城南未掩扉,要识梅花无尽藏,人人襟袖带香归”的氛围。



踏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与古朴。这些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韵,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梅园公园最早在1987年就对外开放,最初是梅园社区的社区级配套公园;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里与港方合作成立“上海中国古代民俗娱乐村“,一度门票50元,是当时上海市区门票最贵的公园之一。



2007年,公园结束合资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这里也回归了居住区小游园的功能和定位。作为住宅小区的配套公园,面积不大却处处见梅花,各色江南古典小景也点缀其中。因为能将古典园林和三件套同框,这里也是不少网友热衷拍“古今同框”打卡照的位置。亭台楼阁、漏窗回廊、翠木幽径,丰富的园林景观,茂密的植被,满目翠绿,是周边居民健身、休闲、娱乐、纳凉、遛娃的好去处。



合欢花盛放,迎宾各日月。 喜逢识花人,聚散在梅园。当梅花、古建筑与魔都三件套同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邂逅就此展开,为申城的春天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韵味。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上海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地铁直达免费参观!上海唯一以“梅园”冠名的公园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