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优男劣 女清男浊
作者:归途如虹
No.1
我的一个大学室友说他很不喜欢《红楼梦》,觉得这部小说阴柔之气过重,阳刚之气不足。《滹沱儿女》里李卓阳扮演的刘云正和《京华烟云》里吴健扮演的姚迪非也说过类似的话。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判断,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都很正常。
我觉得,赞美女性,反对男尊女卑正是《红楼梦》难能可贵的地方,是曹雪芹的思想特立独行的地方。
No.2
存在感
曹雪芹为了达到赞美女性的目的,便把男性写得很平庸甚至很不堪,用男性的卑劣反衬女性的优秀。我觉得这不是曹雪芹对男人有偏见,而是因为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绝大部分人对女性的偏见太深了,包括很多女性自己都自甘卑弱,妄自菲薄,活得唯唯诺诺,逆来顺受。曹雪芹为了反驳深入人心的男尊女卑观念,反对男权思想,不得不矫枉过正,不得不偏激一点。
哲学证明,新思想在产生的过程中总是会遭受传统势力的强烈阻挠,新思想要对抗传统思想,有时候势必因为对抗得过于激烈,对传统思想进行过度贬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很多追求个性,反传统的观念比如“打倒孔家店”等在今天看来都是偏激的,不客观的,甚至是不理性的,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却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在男权时代,只有在男人都很差劲的情况下,女性的存在感才会特别突出。如果身边有很能干的,优秀的男人的话,女子只需要相夫教子,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就好了。但是《红楼梦》里几乎没有很能干的,优秀的男人,女人不得不自立自强,不得不站出来。
如果贾琏、贾政等人很有能力,贾琏可以解决好家族的问题,可以管理好家族事务;贾政可以辅佐明君,做到为民请命,备受重用的话,需要王熙凤、贾探春、贾元春那样操心,那样努力吗?正是因为贾府里的男人都不精明强干,是一群或贪图美色,或贪图享乐,或庸庸碌碌的人,所以贾府的女人们才要拼命力挽狂澜,拼命挽救家族的颓势,把自己逼得“机关算尽太聪明”,逼得“才自精明志自高”,逼得“三春争及初春景”。
No.3
角色期待
当然,《红楼梦》里还有另外一类女子,并不精明强干,却才华横溢,自尊自爱,不甘平庸:比如林黛玉、薛宝琴、史湘云、妙玉等。最让我敬佩感动的则是香菱,那么薄命,却做到了“精华欲掩料应难”。她的良师益友则是林黛玉、史湘云等才女。在那个女性根本没有话语权的年代,在那个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男性作家曹雪芹能够如此热烈地赞美女性的才华,赞美女性诲人不倦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我觉得,《红楼梦》里之所以存在明显的女优男劣现象,是因为曹雪芹希望女人读了这本书后明白,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男人身上,要追求女性的自我价值,要做独立坚强,敢作敢当的女人。不要不计回报地为男人付出,把男人视为全部,活成男人的附属品,要好好爱自己,努力做自己。同时,他也希望读过这本书的男人学会尊重、爱惜、平视女人,不要欺负她们、物化她们、歧视她们,不要把她们的真心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把她们的温柔善良视为软弱可欺;把她们的有主见视为强势。
而且,我觉得曹雪芹真正骂的不是男人,而是男权,是特权,是那个不公平的黑暗世道。曹雪芹觉得,在那样一个世道下,接触社会较多的男人自然比不上接触社会较少的女人。所以,《红楼梦》里存在明显的女清男浊现象。尤其是少女,明显比男人纯真善良。
曹雪芹反对男尊女卑,也并不觉得男尊女卑好。因为如果女尊男卑的话,就是男清女浊。在那样一个特权时代,谁处于尊位,谁就容易滥用特权。比如王熙凤就利用特权谋财害命过。当然,贾雨村这类事肯定干得更多。
因此,曹雪芹之所以把男人整体上写得比女人坏不少应该是实事求是。在现如今这样一个在法律上,在基本原则上实现了男女平等,比过去进步许多,公平许多的时代,也是男性的犯罪率比女性更高。因为部分男人天生骨子就里比部分女人爱争斗,爱权利,爱使用暴力,容易冲动。听说过多了一条y染色体的超雄综合征患者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容易犯罪,没有听说过多了一条x染色体的超雌综合征患者如此。所以,男人由于和女性的先天差异,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别原罪”。总而言之,曹雪芹赞美的是女人身上的真善美,批判的是男人身上的假丑恶。
曹雪芹其实只看善恶,只看清浊。比如仗义疏财的倪二、懂事孝顺的贾芸、重情重义的琪官等人曹雪芹也赞美。曹雪芹本人也和张宜泉、爱新觉罗·敦敏等男性私交甚笃,可见,曹雪芹对男人并没有偏见。他讨厌的是追名逐利,贪赃枉法的“国贼禄鬼”,是处于权力中心的男人,对处于权力边缘,淡泊名利,内心善良的男人是欣赏的。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曹雪芹在污名化男人。的确,《红楼梦》里“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但这不完全是男人的错,也是社会对男性的角色期待造成的。
现如今,男女平等也没有真正得到彻底的实现。而且,实现男女平等不等于消除男女的必要差别,而是让男女都保持各自独立的人格,真实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