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正经历一场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无论是国家政策、技术路线,还是消费者的喜好,几乎都在向“新能源”倾斜…

也正因为如此,不知大家是否发现:

在这场汹涌而至的变革中,曾经稳如泰山的燃油车,正一步步被推向边缘化!

如果你还以为,这只是一场“销量下滑”的小波动,那可能真低估了它背后的连锁反应。

对很多家庭来说,一台原本放心可靠的燃油车,如今却可能带来三件麻烦事——甚至比油价疯涨还让人头疼。



首先,就是二手车残值的问题。

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这件事的?

还是依旧乐观的认为,“油车比电车保值多了”。

确实,不少媒体、车商还在这么说。

甚至飞度、思域这类“经典车型”,照旧被排在保值榜的前列。

但说句残忍的,那只是表象而已。

以飞度为例,今年2月份的销量只有398辆。

你告诉我,这样的车还保值?那不是开玩笑吗?

一个月卖不到400辆,靠谁来给你抬价撑场?

说到底,你真要去卖试试,什么“保值率”全是泡影。

甚至再过两年,可能连车贩子都懒得搭理你。



至于思域、奔驰C这些“看上去”还卖得动的车型,说到底也难逃这一套逻辑。

现在油车新车价格是一降再降——你两年前买的奔驰C,落地三十多万;

现在呢?新款直接干到19.98万起。

这价差摆在那儿,谁还愿意高价接你的盘?

除非二手车比新车还贵——否则,所谓的“保值率”,根本站不住脚。

所以,别再被骗了。

按照目前这种趋势,油车的保值率根本不靠谱。

毕竟,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存量油车还有3亿多——就这么庞大的数量,谁给你保值?



其次,是养车成本的问题。

提到这点,很多人一直坚信,油车就是“好养”“好修”。

出了问题,随便找家路边门店就能搞定;

不像电车,动不动就得送回4S店,修都没法修。

这观念,确实不算错——过去也的确如此。

但从整体趋势来看,情况正在发生巨变。

因为新车市场正在大幅向新能源倾斜,整个后服务市场也会随之改变。

这不是危言耸听。

以前油车好修,是因为保有量大、配件多、维修网点全,规模效应支撑着低成本。

可当这个规模开始缩小,一切就变了。



拿汽修店来说,以前都是燃油新车,汽修店的数量所以猛涨。

比如2012年,全国修理厂大约30万家,10年后,这个数字飙到了90万。

而如今呢?开始急剧减少,甚至连权威机构都预测:

到2030年,这90万家门店里,将有超过一半倒闭。

这不是开玩笑,大家不妨真去“汽修一条街”转转,不用半天你就会发现:

生意冷清、门可罗雀,越来越多门店在苦撑,甚至直接关门。

零部件厂商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

主机厂的油车订单越来越少,配套零件需求自然随之萎缩,甚至有供应商连模具成本都回不来。



图片加载中…

结果就是,很多批零部件厂商已经开始转型,主动淘汰甚至直接放弃纯油车业务。

受这两方面挤压,未来的油车不仅不好修,更会越来越贵。

说白了,规模效应没了,修车还能这么方便、便宜吗?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片加载中…

最后,就是用车自由的问题。

这一点,可能很多人现在还没真正意识到。

以前我们买车,很简单:

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哪怕是国三、国四的老车,只要年检过了,哪儿都能去。

但现在呢?很多城市已经悄悄变了味儿。

限号、限行、绿牌通行、排放标准……政策一点点叠加,你就会发现:

不是你不想开,而是你“不能”开了。

像很多大城市,对于燃油车,真的是这里也不行,那里也不能去。

按照这个趋势,现在买一台燃油车,很可能在五六年后,就会被政策逼到墙角。



当然,有会认为只要自己不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就不用担心。

可问题是——趋势从来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一点点渗透、扩散。

你不在中心城市,不代表政策不会慢慢扩散到你身边。

毕竟,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摆在这里,什么时候进一步扩大,真的不好说。



总的来看,今天我们讨论的,不只是“油车的三个麻烦”,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

油车不再是那个“可靠的选择”了。

它不一定明天就不能开,不一定今年就修不起。

但它正在被一步步边缘,失去我们曾以为理所当然的一切——能保值、好养、自由开。

所以,比油价上涨更严重的,是你以为还可以慢慢来,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犹豫了。

这不是劝你换车,而是想说:

当一个时代的红利悄悄散去,最怕的从来不是变化本身,而是你没意识到,它已经来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