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行车队教练戴夫·布雷斯福德,曾在球队更衣室挂出一张表格。

他要求运动员们每天在饮食、训练、睡眠等环节,都要进行一些改进。

很多人都质疑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他却说:“如果你把能想到的有关骑自行车的一切都分解,然后每个细项都改进 1%,那么当你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果不其然,这支队伍在环法自行车赛包揽了前五名中的四个席位,改写了英国在该赛事116年无冠的历史。

苏格拉底说:

“所谓智慧,不是一次撬动地球,而是每天把杠杆移动一粒沙的距离。”

永远不要小看1%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只有1%。



01

做对1%

网上有一个提问:“为什么有些人走到哪儿都比别人厉害?”

有个高赞回答:“因为他们都能比别人做对1%。”

这世上多的是普通人,要想脱颖而出,你只需要做对1%。

前两天,重温了电视剧《没有工作的一年》,何雨的转变让我很是感慨。

何雨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了一家银行工作。

十年来,她兢兢业业工作,每天最早来,最晚走。

任务再重,她也没一句怨言。

可公司却把原本答应给她的主管位置,给了一个新人。

而新任主管一上任就换了制度,导致她20多万的提成也泡汤了。

经历了这一连串的打击,何雨才开始反思。

她以为自己加班工作,就会得到领导赏识。

可她却忽视了一点,努力工作固然重要,找对方向才是关键。

于是她提了辞职,给自己停下来思考的时间。

思虑再三后,她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保险行业。

那段时间,她报班、考证,把之前因瞎忙碌而忽视的专业知识都一点点补回来。

她利用自己在金融公司面对客户积累的经验,很快结识了更多不同行业的人脉资源。

在这里,她因能力出众,深受领导信任,很快便成功升职。

听过一句话:

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些事不是光努力就可以做到,要客观认清自己,找到适合的路后再努力。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光靠使蛮劲往前冲,就能抵达想要的终点。

如果努力方向错了,那么停下来便是进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唯有找准方向做对1%,你才能成为那1%的人。



02

多做1%

美国行为经济学家做过一项实验:

他把健身会员分成两组,A组设定每月减重5公斤,B组只需每天比昨天多消耗1%热量。

三个月后,B组完成率是A组的3.2倍。

正如《微习惯》揭示的真相:改变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把马拉松切成一万米来跑。

弱者和强者最大的差距,就在于谁能多做1%。

在书中看过一个故事。

一领导叫了两个实习生来办公室,让他们去找另一栋楼的领导签个文件。

这两个人都一口答应。

15分钟以后,实习生A先回来了。

他苦着一张脸说:领导不在办公室。

实习生B半个小时后才回来,他说:

“领导不在办公室,我转达了秘书,并短信告知了他,等他回来以后就可以签字。”

这两个实习生,最终只有B成功转正了。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只要多做一点事儿就觉得自己亏了,少做了一点便认为自己赚了。却不知,这1%的差距,足以改变你的人生。

作家曲家瑞,分享过她一个学生的经历。

这个学生成绩尤为优秀,不仅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还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

能拿到这种成绩的学生十分罕见,曲家瑞便问他是如何做到的。

他说自己凡事都会多做一点。

他知道这所学校不容易申请,查了不少资料,才得知那所学校是下届伦敦奥运会组委会成员。

于是,他又做了一个提案,把英国国家游泳队员的成绩做了一次数学运算。

通过匹配他们历来的成绩、泳衣材质等,来推算出谁在奥运会上可能有更好的成绩。

招生组看到以后,很是满意,便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稻盛和夫说:不要因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了99%就觉得可以放松了,真正决定成败的,往往是那最后的1%。

人生这条路不会因为你多做了1%,就变得寸步难行。

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多做一点,好的机会便会迎面而来。

只要日拱一卒,多做1%,你就能跑赢很多人,抵达人生的更高处。



03

做好1%

媒体人@粥左罗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他刚工作那会儿,工作的每个环节,他都要做到极致。

每次写文章时,他都力求做到最好。

为了写好一篇文章,他要翻几十篇文章查资料,标题改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一个封面图,他都要花一个小时,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因为他知道,把工作做好,其实是在打磨自己。

他把每件事都做到了极致,才让他成了公司爆款数最多的人,工资一下翻了好几倍。

有太多人盼着一步登天,但做起事来却是敷衍了事。

要知道,把一件事做好1%,胜过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导演陈晓卿自从拍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便成了圈内最出名的美食纪录片导演。

而他能有此成就,全靠自己做事的极致。

《舌尖》每一集的制作,他都要花半年的时间查资料、调研,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为了了解北京的美食,他几乎吃遍了6环内的每一条街。

不仅如此,他手机里还存了5600个餐馆的信息。

无论你在哪个地方,只要你跟他说一声,他立马就能发来最好吃的餐馆。

拍摄时,他亦是精益求精。

为了一个花椒爆壳的镜头,他们团队足足去了四个地方拍摄。

正是这样的态度,才让《舌尖》成了观众最喜爱的下饭节目。

罗振宇曾提到一个词“苟且红利”。

意思就是,虽然看起来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

但也有一些人,他们愿意精益求精,用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凡事力求做到100分,便足以享受到红利。

任何时候,都不要怕麻烦。

这世上所有的成功,闻起来都是死磕的味道。

当你把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做到极致时,想要的人生自会随之而来。



《暗时间》中提出,人一生的时间由主动时间和被动时间组成。

被动时间,是你必须消耗的时间,如上班,上学,睡觉休息等。

但在剩余的你可以完全掌控的时间里,你是选择努力提升自己,还是消遣娱乐,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因素。

这个世界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白来的成功。

时间花在哪儿,你的人生之花就开在哪儿。

你只管把该走的路走好,命运早晚会赐予你该拥有的一切。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