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了一篇随笔感想

没想到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共鸣和关注,他们有的也和我同样的想法,有的并不认可我的观点,还有的朋友留言说了自己的感受。我并没有想到大家会对这个话题有些兴趣,大概是生活在深圳或在深圳生活过的朋友看到,内心有些触动。


在大家的留言中,谈到这几个方面,对或去或留的决定具有一定影响,分别是:金钱、生活气、内心。

【关于金钱方面】人们普遍认为,深圳人多,只要人多,那么赚钱的机会就多。人作为一种资源,的确,哪里资源多,金钱就流向哪里,即便说房地产红利已然不再,但只要人多的地方,必定比人少的地方更容易存活。除了基本的生存之外,人们还想要赚更多钱,有朋友提到,自己有房无贷,还有接近300万现金,两个娃,但是还是不敢花钱,觉得自己穷。其实这个水平在深圳来说,已经超过95%的人了,要知道你让一个家庭现在拿出100万现金,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绝大多数深圳人是仍然承受着房贷的。

也有的朋友说,要赚够1300万就收手。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这个目标并没有多大难处。比如做芯片的一位朋友,一年两三千万收入不在话下,其他生意的老乡甚至年入过亿。但是对于打工族来说,即便做到高管位置,如果不是大厂或者吃香的领域,要想年入五百万也并非易事。


大部分打工人能有三十来万的收入,在深圳的话也超过90%的人了。只不过在一些社交软件上,人们的收入人均过百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金钱当然是人在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但说实在的,我也一直认为的,它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尤其是人们早就没有了温饱之忧以后,倘若把金钱放在价值观的第一位,那么人的精神就会被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带来的观念所累。这一点在一部分“穷人”身上很明显,因为“穷怕了”,即便有了钱,在做事的时候也往往会把钱看得太重,通常也会因此错失许多好机会。有的人虽然也穷过,但是对金钱的观点不一样,把它当成是一种工具和服务自己的东西,并不会过于吝啬和看重,也不把赚钱当做人生的目标,往往却能获得很多金钱。



如果把赚钱作为目标,那么就会局限在它身上。如果把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好了人的关系、事物的关系,其实金钱是水到渠成的附属品。

当然,不同的认知会造就对金钱不同的态度,人的认知很难改变,不过是可以改变的。


【关于生活气方面】有的朋友觉得以前深圳好,干净整洁,现在电动车多了,什么人都有,有的不好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因为是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感受来讲。

就我个人的感觉,虽然深圳的电驴子自2018年来成几何级增长,路上到处都是,并且外卖快递的横冲直撞,确实影响了行路安全,但总体深圳环境还是挺美的。


以我居住的龙华民治红山一带,这边基本上都是新的住宅区,道路和公共设施也很新,比如深圳图书馆北馆,深圳美术馆等,各种绿廊公园,随处都有绿地和空间供人停歇或散步,住宅楼下就是公园,公园里还有各种健身器材和儿童有课设施,经常看到妈妈们带着孩子玩儿,还有跳广场舞的大妈大爷。


城中村的环境确实有些压抑,主要是楼间距太小,密密麻麻的握手楼。不过这些年的环境清理工作,要比十年前干净很多。

总体而言,深圳的生活成本也不算特别高,当然房租是大头,除此之外,深圳的生活成本应该比上海、北京要低。

我一直认为广州的生活味儿是很足的,这种认识源于在那边吃东西,觉得美食很多。不过有朋友留言说,广州湿气湿热比深圳重的多,而且人们说粤语比说普通话的多。

主观感受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个确实没有一个标准划分。


【内心方面】人靠什么活着?一日三餐是支撑生命系统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而精气神则是让人充满活力持续活下去的内在动力,两者当然缺一不可。不过在物质基础不成为人们生存的主要问题之后,内心感受才是那个主导人们精神的指挥官。

所以留在深圳还是离开深圳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你觉得留在深圳难受,不妨就换个地方;如果你觉得留在深圳舒服,那就继续在这里生活。毕竟地球就开谁都会照常转,深圳离开谁也不会“哭泣”。当然,你也可以离开深圳再回来。谁也不必在意太多外在的东西,只有自己内心才最重要。

近期读了《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男主角思特里克兰德就是一个只注重自我感受的人,可是在外人看他简直不可理喻。但是他在做自己呀!就在某一天他突然觉醒,一个人抛妻弃子从英国跑到巴黎去画画,后来又跑到太平洋上一个小岛上去,最后画出一副伟大的作品,又让他的妻子将其付之一炬。外人看他的确是个自私的人,但是跳出来用上帝视角去看,他只不过是遵循内心做了他自己罢了。

所以什么更重要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