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刷热搜,赵露思的名字仿佛是热搜榜的 “钉子户”,牢牢地 “焊” 在上面,怎么都甩不掉。你只要一点进热搜页面,映入眼帘的景象能让人大跌眼镜,十条相关热搜里,有八条都是对她的批评指责,那阵仗,就像一场声势浩大的 “吐槽大会”,而剩下的两条,还得靠粉丝们日夜坚守、辛苦控评,才勉强能看到几句维护的话语。这路人缘崩塌的程度,简直如同大厦瞬间倾颓,稀碎一地。就连我这个平日里对追星毫无兴趣,只喜欢在网络世界 “吃吃喝喝” 的纯路人,也不禁在心底泛起大大的问号:这姑娘究竟干了啥 “石破天惊” 的事儿啊?居然能让全网的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曾经满是 “甜妹滤镜” 的宠爱,一下子切换到如今 “全网嘲” 的尴尬境地。
就拿最近热度颇高的综艺《小小的勇气》来说吧,这节目一开始打着 “治愈心灵,感受生活本真” 的美好旗号,本想着给观众带来一场温暖治愈的视听之旅,可谁能料到,节目一经播出,却成了众人吐槽的 “重灾区”,满满的都是让人忍不住翻白眼的槽点。赵露思在节目中跑到宁静质朴的农村,本应是体验别样生活,感受人间烟火,结果她一见到当地的农民夫妇,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滔滔不绝地大倒苦水,诉说自己工作是多么多么累,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她这一番操作,就好比在穷人面前炫富,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怒火,大家直接在网络上 “原地炸锅”,纷纷开启吐槽模式:“你拍一部戏拿到的片酬,都足够人家农民辛苦劳作好几辈子了,居然还有脸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人比辛苦?这不是现实版的‘凡尔赛文学’大师嘛,简直太离谱了!”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在节目里,她还一脸天真地问山区小孩 “拍没拍过艺术照”,要知道,对于这些生活在大山深处,连温饱可能都还在努力维持的孩子们来说,艺术照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紧接着,她又转头对着一位传统手艺老爷爷说出 “手艺人不传承就是自私” 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话。这话一出口,就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芒果台估计连夜紧急开会,火急火燎地剪掉这些片段,可网络的传播速度岂是他们能控制的,网上相关的截图早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各大平台疯狂传播,根本拦都拦不住,成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
有人站出来为她辩解,声称这是她 “真实不做作” 的一面展现。但在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眼中,这分明就是明星与普通人生活之间那道难以逾越的 “次元壁”,太过刺眼。她住着拥有价值 6 万全身镜的豪华大豪宅,享受着优渥的生活条件,却仅仅因为连续拍戏三个月就抱怨辛苦;反观农民伯伯们,凌晨四点就得摸黑起床,奔赴田间地头,开启一天的劳作,甚至连基本的医保都因为经济原因舍不得购买。这样鲜明的对比,差距一目了然,也难怪会引发网友们的强烈不满。
更让广大路人感到反感的是,每当有人站出来指责她 “作秀” 时,她的粉丝们就像训练有素的 “战队”,迅速行动起来,整齐划一地甩出一堆捐款证书以及山区支教的照片。一时间,评论区被清一色的刷屏内容霸占:“她捐了 200 万建小学呢,多有爱心!”“她还给灾区送过物资,做了很多好事!” 可网友们根本不买账,纷纷犀利吐槽:“做公益确实是值得称赞的好事,但拿这个来堵住别人批评的嘴,这逻辑简直混乱得一塌糊涂,跟说‘我杀人了但我也救过人’有什么本质区别?完全是两码事,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提到 “卖惨” 这一话题,就不得不说赵露思团队在这半年来的一系列操作,简直把 “生病” 这招运用得炉火纯青,硬生生地将其变成了获取流量的 “秘密武器”。从去年坐着轮椅被紧急送往急诊室,那画面仿佛电视剧里的悲情桥段,到后来自己公开爆料患有抑郁症、躯体化症状,试图引起大众的同情与关注,再到在综艺节目中素颜出镜,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自己 “每天只睡 2 小时”,仿佛全世界她最辛苦。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热搜关键词就像被 “惨” 字给黏住了,怎么都摆脱不掉。最让人觉得离谱的是,她一边在镜头前信誓旦旦地嚷嚷自己 “病到站都站不稳,身体极度虚弱”,可转头就跑去理发店,花上几个小时染了一头时髦的浅金色头发,还兴致勃勃地拍起了 vlog。网友们的眼睛那叫一个雪亮,瞬间抓住这个细节,开启疯狂吐槽模式:“染发剂对身体难道没有伤害吗?染个发能坐好几个小时不嫌累,画个眉几分钟的事儿却不愿意做,眉毛颜色都不带改一下的,这明摆着就是造型师精心打造的所谓‘破碎感’人设吧,也太假了,把观众当傻子呢!” 还有人专门截图她带病录制综艺的画面,画面中的她,脸上涂抹着苍白的粉底,眼角微微泛红,碎发凌乱地散落在脸颊边,这刻意营造的 “病态美”,直接引发弹幕如潮水般的攻击:“这妆容简直就是在昭告天下她‘有病’,都快把‘我有病’三个字直接写在脸上了,演技太浮夸,太不真实了。”
如今这事儿发展得越发离谱,她仅仅在社交平台上发一句再平常不过的 “今天天气不错”,都能被神通广大的网友们解读出各种 “隐藏内涵”,什么 “暗示团队打压竞争对手”“内涵对家花钱买黑稿抹黑自己”,各种各样的说法层出不穷,仿佛她随便一句话都能成为网络世界的 “未解之谜”。网友们也纷纷开启调侃模式,笑称:“上一个被大家逐字逐句深度‘审判’的还是特朗普,赵露思这是要进军政坛竞选总统的节奏啊?不然怎么一举一动都能被大家如此解读。” 甚至夸张到,她微博里的一个小小的句号、一个普通的 emoji 表情,都能成为营销号们的 “创作灵感”,养活好十几个营销号,让他们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的 “小作文”,对其进行各种过度解读和分析。
咱们普通老百姓看到这些种种乱象,心里就只剩下一个字:膈应。明星一旦宣布抑郁,那阵仗可大了,身边立马有顶级医疗团队全方位保驾护航,停工半年不仅收入不受影响,还能轻松接到综艺邀约,继续在娱乐圈风生水起;可反观普通人,要是不幸患上抑郁症,请假去看个医生,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老板脸色不好看,影响自己的工作。第二天还得强打精神,拖着疲惫的身体爬起来,挤在拥挤的地铁里,为了生活奔波忙碌。这样巨大的差距,实在是让人心寒,也难怪网友们会对明星的 “卖惨” 行为越发反感。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她一边口口声声说着要 “静养,好好调理身体”,可另一边却像个不知疲倦的 “流量收割机”,疯狂在公众面前刷存在感。又是积极拍摄 vlog,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又是频繁参加各种综艺节目,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还时不时在社交平台发一些看似正能量满满的鸡汤文案。甚至连取关 239 个账号这种芝麻大点的事儿,都能迅速霸占热搜榜首,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网友们见状,纷纷忍不住吐槽:“看这架势,这病大概率是假的,想要赚流量的心那可是真真切切,昭然若揭啊!”
其实,早就在娱乐圈这个 “放大镜” 下,有人深入扒过她的 “热搜体质”。回想起 2020 年,她堪称热搜榜的 “常客”,一个月之内居然能登上 22 次热搜。从让人哭笑不得的 “手滑点赞” 事件,到引发粉丝圈轰动的 “表白肖战” 话题,再到被于正内涵为 “绿茶”,这些事件都无一例外地让她成功登上热搜,仿佛热搜就是为她量身定制的舞台,来者不拒。如今,她的团队更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直接把 “生病” 这件事精心策划成了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 “连续剧”:12 月宣布确诊患病,引发大众关注;1 月发布长篇文章,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病情与心路历程,赚足了大家的眼泪;3 月综艺无缝接档,在节目中继续展现自己的 “脆弱” 与 “坚强”。在这期间,还穿插着取关、挂黑粉、怼网友这一套 “组合拳”,不断制造话题热度。路人观众们看得多了,心里难免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纷纷表示:“天天喊着自己有病,那就干脆退圈,安心养病去吧!又想博得大家的同情,又舍不得娱乐圈的流量和名利,这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让人无法接受。”
但话又说回来,在这场舆论风暴中,也有一些真正认真看过综艺节目的观众站出来为她鸣不平。他们觉得在节目里,赵露思喂流浪猫时展现出的温柔,学做手工时专注投入的模样,确实给人一种温暖治愈的感觉,那些骂她的人很可能根本就没有仔细观看节目内容,只是盲目跟风乱喷。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她团队之前的一系列过度营销、虚假炒作行为,早就像一把把利剑,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心,将观众对她的信任透支得所剩无几。去年营销 “生图翻车” 事件,被广大网友嘲笑讽刺;今年炒作 “0 片酬” 参与节目,却被眼尖的网友扒出该节目其实是芒果台专门为她量身定制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利益关系。当原本应该真实的节目内容变成了精心编排的剧本,所谓的 “治愈” 也沦为一门充满商业气息的生意时,观众们自然会感觉像是被强行喂了一嘴 “工业糖精”,甜得发腻,还让人感到恶心反胃。
还有她那所谓精心打造的 “反抗人设”,也显得十分微妙,经不起仔细推敲。她选择取关所有人,公开黑粉短信,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刚硬,个性十足,仿佛是娱乐圈里特立独行的 “女战士”。可网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根本不买她这一套:“真要有骨气,有底气,那就直接退网,远离娱乐圈的纷纷扰扰。一边挂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舆论支持,一边又舍不得娱乐圈带来的巨大流量和利益,这算怎么回事?完全就是自相矛盾,让人难以信服。
” 团队或许原本的初衷是想为她打造一个霸气十足的 “黑化大女主” 形象,在娱乐圈闯出一片新天地。可现实却残酷地给了他们一巴掌,她越是极力强调 “做自己”,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观众,引发的争议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毕竟在娱乐圈这个鱼龙混杂的大染缸里,“真实” 与 “任性” 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稍有不慎就会越过界限。比如,她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价值 6 万的镜子,她自己可能觉得这是一种自我愉悦、享受生活的方式,是在 “悦己”;但在普通老百姓眼中,这无疑就是赤裸裸的炫富行为,刺痛了大众的神经。她在节目中抱怨工作累,她自认为是一种坦诚相待、分享生活的表现;可对于每天为了生计拼命奔波的打工人来说,听了之后只想翻一个大大的白眼,内心 OS:“你那工作强度也叫累?我们每天累得像条狗,都没敢吭声呢。”
说到底,赵露思现在所面临的舆论困局,并非个例,而是整个流量时代娱乐圈普遍存在的通病。团队为了让她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脱颖而出,一门心思拼命用 “病娇”“反内卷” 等各种新奇标签来包装她,试图打造独特的人设。却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观众们早就已经看腻了明星们这种带着明显 “privilege(特权)” 式的卖惨行为。普通大众并非没有同情心,也不是不能对抑郁症患者产生共情。但当天价片酬、奢华无比的生活,与明星口中的 “我好脆弱,我好辛苦” 这些话语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这种原本应该有的共情瞬间就会转化为一种强烈的讽刺。正如网络上一条获得高赞的评论所说:“你的富贵荣华我从未参与其中,你的悲伤难过也不必特意分享给我 —— 毕竟我每天为了生活,连悲伤的时间都抽不出来,还得马不停蹄地忙着搬砖呢。”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明星们如果不能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展现真实且有价值的一面,最终只会在舆论的漩涡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