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 BF全球发布已经有一段时间,但针对这款产品的详细中文报道仍然稀少。近日,日本摄影作者三井公一在互联网发表了Sigma BF,给出了其个人评价。以下是全文翻译:
迷人的外观设计
从整块铝材经过7小时切削而成的无缝一体式结构,实现了极高的刚性和独特的外观表现。
采用L卡口的机身极为简洁,顶面仅设有快门按钮和麦克风孔。右侧设有背带孔,左侧仅配置USB Type-C接口。
底部配备电池仓和三脚架螺孔。没有存储卡插槽,拍摄数据直接保存在约230GB的内置存储中。
背面仅配置3.15英寸约210万像素电容式触摸屏、状态监视小窗、带中央按钮的转盘以及3个功能按键。虽然fp系列已经很简约,但BF的机身更具整体感和块状感。
如所见,没有设计握柄。该区域采用类似擦菜板的凹凸纹理处理,意外地提供了良好的持握感。原型机的纹理更为尖锐,因"刺痛感"的评价而改进为现在的加工方式。
看似锋利的机身边缘初看担心"棱角分明会硌手",但习惯后反而觉得这种边缘触感令人舒适。
右手持握部位的背面下角做了圆润处理,与背面上部的拇指凹槽共同提升了持握稳定性。
左手托镜时接触的部位也做了圆角处理,因此很少有人会感到"硌痛"。
fp系列用户可能会觉得快门按钮较难按压,因为它位置略偏外侧。
创新的用户界面
虽然外观革新备受瞩目,但其用户界面同样值得关注。BF作为首款采用压力感应触觉按钮和拨盘的无反相机,引入了智能手机上常见的技术。
现在来看操作部件:最下方是电源键,长按可开关机,轻触实现休眠/唤醒。
上方带▶符号的回放键长按可浏览照片。精妙之处在于轻触按钮就能预览最后拍摄的画面,非常实用。
右侧大型选项按钮(···)可呼出各种设置。
圆形转盘按下中央按钮可在屏幕上显示拍摄菜单。通过转盘的十字键操作进行选择和确认。当显示圆形图标时,也可通过触摸屏操作。
BF取消了传统数码相机上的P/S/A/M模式,重新定义为通过单指即可快速调整"光圈值"、"快门速度"、"ISO感光度"、"色彩模式"和"曝光补偿"这些决定成像效果的核心参数。
在菜单中自行设置"光圈值"或"快门速度"即相当于各种优先自动模式,设为"AUTO"则相当于程序模式。虽然这很理所当然,但Sigma似乎在着力打造一种让用户不易察觉"模式"存在的界面。
此外,无需进入菜单,通过转盘的十字键即可进行设置。可以一边查看状态监视器一边进行各种操作。
文字描述可能不够直观,建议参考Sigma官网上的演示视频。
- 03 -
从fp系列升级的色彩模式
在fp系列广受好评的"TEAL AND ORANGE"等色彩模式基础上,新增了"RICH"和"CALM"两种新模式。效果大致是这样的。
- 04 -
实际拍摄体验
首先需要确认的是,虽然同为2400万像素,但BF的色彩倾向与fp有很大不同。BF的自动白平衡明显偏暖色调。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8.0 1/640秒 ISO 400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8.0 1/500秒 ISO 100
拍摄了黑猫。令人惊讶的是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猫眼并完成对焦。BF的相位检测+反差检测混合AF系统即使黑猫移动也能稳定追踪并拍摄。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2.0 1/250秒 ISO 400
细节表现也很丰富。拍摄生锈招牌时,那种真实感与fp系列如出一辙。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8.0 1/320秒 ISO 400
本以为棱角分明的BF机身会难以持握,但实际体验却出人意料地好。竖拍时也意外地稳定。只是希望两侧都能设有背带孔,试用时总担心会失手掉落。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8.0 1/1000秒 ISO 400
富有韵味的黑白模式也是Sigma的传统特色。色调层次丰富,令人喜爱。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8.0 1/2000秒 ISO 400
对山木和人社长所说的"能像智能手机一样轻松拍摄"的说法持保留态度。BF机身本身确实简洁,但装上镜头后体积就相当可观,完全不具备智能手机的轻便性。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更紧凑的镜头,没错,就是饼干镜头那种。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2.0 1/2000秒 ISO 400
画质可以说与fp基本相当。但启动速度、AF等所有操作都更快更流畅。从BF换回fp使用时,那种熟悉的Sigma风格反而让人松了口气。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2.0 1/2000秒 ISO 400
用指尖点击风中摇曳的樱花时,AF系统能流畅精准地追踪对焦。多点模式也能准确对焦到想要的位置。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2.0 1/16000秒 ISO 400
与BF最相配的镜头还是I系列。因为配备光圈环,可以减少相机端的操作,实现快速拍摄。
Sigma BF/SIGMA 35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2.0 1/800秒 ISO 400
因工作关系常去酒吧,我觉得BF是不会破坏吧台氛围的相机。比不能近摄的旁轴相机更实用,外观也漂亮。快门声安静,是会引发话题的一款机器。不过要注意频闪和手震问题。
Sigma BF/SIGMA 35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2.0 1/800秒 ISO 400
BF适合什么场景呢?应该很适合拍摄不是主要目的的旅行、日常外出或派对等场合。由于只有电子快门,不太适合运动摄影。它介于智能手机和传统数码相机之间的定位,适合特定情境和使用方式。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2.0 1/250秒 ISO 100
续航是短板。标称约260张(静态照片),但实际边走边拍一天也需要2块电池。认真拍摄的话最好准备3块。如果有时间用移动电源充电倒也可以。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2.0 1/1000秒 ISO 400
使用JPEG+RAW(DNG)格式拍摄时,手头最新版的"SIGMA Photo Pro"无法打开BF的DNG文件。或许会随相机发布新版本?如果能设计成匹配Sigma新UI的样式就更好了。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2.0 1/160秒 ISO 400
高感光度表现与fp同样出色。这张是ISO 8000拍摄,虽然暗部有噪点但很均匀,画质尚可。由于没有机身防抖,这点值得称赞。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2.0 1/8000秒 ISO 8000
另一个问题是屏幕。晴天户外稍显不够明亮,希望亮度能更高些。因为不可翻转,为准确构图需要设为最高亮度,但依然偏暗。I系列的银色镜头在晴天时也难看清光圈值。
使用时还感觉到卡口部位有轻微发热。正式版可能会改善。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5.6 1/250秒 ISO 400
我认为BF只要将光圈、快门速度和ISO设为自动,AF设为多点模式,就能轻松拍出不错的照片。
半按快门按钮时,可通过背面转盘快速进行曝光补偿,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成功拍摄。虽然偶尔会出现白平衡不准的情况,但那时手动设置即可。
Sigma BF/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F2.0 1/100秒 ISO 6400
- 05 -
总结
在短暂试用BF后的直接感受就是:这确实是"Sigma史上最舒适的相机"。
最突出的是启动极快。AF速度也很快,主体检测优秀。追踪性能也很好(静态拍摄时)。此外230GB内置存储速度惊人,连拍回放流畅。还能用L-Log拍摄6K视频。刚启动就不禁感叹"这不像Sigma的风格!"
不过画质基本与fp相当。可以视为"超高速超舒适版fp"。同时不要忘记,这并不是很多Sigma用户期待的"X3直接图像传感器"。
新UI熟悉后可能很好用,但与其他机型混用时可能会造成混乱。刚开始相当困惑,但日渐习惯。这时再用fp系列就会"呃..."地迟疑。操作速度的差异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BF的机身确实加工精度高,充满高级感。一定有人会被这种机身设计吸引,像购买配件或数码玩具一样入手它。但理所当然地,花费7小时切削的铝制机身并不会提升照片"画质",也不意味着能拍出更好的照片。如果说有,那就是产品背后的"故事"所激发的"拍摄欲望",会让你按下更多次快门。
- 06 -
关于作者
三井公一,1966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曾任报纸、杂志摄影师,后成为自由摄影师。活跃于杂志、广告、网络、图库、视频、写作、研讨会、咨询等领域。有限公司Sasurau代表。著作包括用iPhone拍摄的写真集《iPhonegrapher-持续摄影与行走的80句话》(雷鸟社)、《iPhone摄影方法》(翔泳社)等。
原文出自:デジカメ Watch
- end -
编辑 | gravestench
· 色影无忌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