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唯卓仕AF 50mm F2.0 Air上市,号称重新定义标准焦段。对于一款售价999元的镜头来说,这样的描述有点点夸张,但是回头一想,和那些电动汽车在营销自动驾驶时候的夸张话术比起来,又挺克制的。

为什么国内镜头厂商主攻50mm焦段?



摄影有这么一句话,始于50mm,终于50mm。

小红书上有位影友的留言非常好的诠释了这句话。摄影是用镜头去记录你发现的美。一开始选择50mm,是因为50狗定便宜轻便,入门头性价比很高,F1.8的光圈虚化效果也明显区别于手机和卡片机了。然后慢慢会觉得50mm的视角和日常看到的差不多,然后追求85mm、135mm、70-200mm,这些镜头可以离得更远,视角和日常距离有明显差别,虚化氛围感更是远超50狗定,于是剁手。



慢慢对摄影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再沉迷于大光圈或者大长焦,更注重自己的体验,更关注内容而不是其他虚头巴脑的东西,对重量也开始敏感起来,想要一个什么都能拍的挂机头,随时可以带着出门走走而不感觉到负担,又换回50mm F1.4或者干脆继续用50mm F1.8,甚至条件允许的时候收光圈到F4、F5.6、F8。这种演变是从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当然,还有一部分喜欢拍人文扫街的,会选择35mm焦段。

国内厂商选择从50mm切入市场,主要原因还是便宜轻便,在设计上难度不大。就拿唯卓仕AF 50mm F2.0 Air来说,重205克,还是堆了一些料的,包括3枚ED镜片,4枚高折射率镜片,一枚非球面镜片。当然,从50mm这个焦段看,堆料并不等于画质一定好,关键还是看优化设计的能力。



我先给就结论,预算够,能买原厂还是原厂,这种优势是全方位的,用过国产和原厂镜头的,应该有很直观的体验,否则闲鱼上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出。

其实各家心里都很清楚,入门50mm F1.8只能走便宜这条路,要追求利润和极致性价比,必须把研发放在50mm F1.2和F1.4上。单就50mm F1.8来说,永诺的画质是不错的,锐度接近原厂。虚化效果美科比较自然,但抗眩光不太行,对焦也是。唯卓仕做工不错,就是焦外有比较明显的洋葱圈。七工匠我不推荐, 色散表现简直就是炸裂,逆天的按键设计也是败笔。现在就看唯卓仕AF 50mm F2.0 Air的表现了,我倒不是在意锐度,毕竟对它还是有信心的,关键是紫边和暗角控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