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各地气温回暖,雨水增多,湿度回升,野生动植物生长繁茂。每年3-5月是误食蟾蜍、野生毒蘑菇等有毒有害动植物中毒的高发期,中毒严重危及生命安全。为预防有毒有害野生动植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请广大市民群众不捕捉(采摘)、不买卖、不食用蟾蜍、野生蘑菇及难以识别、来源不明的野生动植物。

一、常见的有毒有害动植物

01

河豚鱼

3-5月,河豚鱼的皮下脂肪含量最高,体内河鲀毒素毒性最强,摄入河鲀毒素0.5毫克就能致人死亡,尚无特效解毒药。河鲀毒素化学性质稳定,常规烹调方法(如盐腌、日晒、高温烹煮)无法完全破坏其毒性。即使经过专业处理的河豚也并非没有毒性,过量食用依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切勿自行捕捞、加工、食用野生河豚鱼;未经审批的企业不得加工河豚整鱼;食品经营单位禁止销售、加工活体河豚鱼和野生河豚鱼,不得为消费者提供野生河豚鱼加工制作服务。


02

蟾蜍

蟾蜍,俗称癞蛤蟆,其毒性物质存在于耳下腺、皮肤腺、肌肉和肝脏等部位。摄入蟾蜍毒素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会出现昏迷,甚至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目前暂无蟾蜍毒素特效疗法。因此,切勿听信民间偏方,切勿私自捕抓、食用蟾蜍及其制品,购买食用蛙类时要辨别清楚,慎防中毒。餐饮单位禁止加工制作蟾蜍。


03

野生毒蘑菇

野生毒蘑菇种类繁多,毒性难辨。食用野生毒蘑菇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精神错乱、急性贫血、脏器损害等。野生毒蘑菇中毒多为家庭误采、误食导致。鉴别蘑菇毒性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没有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方法,因此,切勿轻信民间、网络流传的鉴别方法,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04

断肠草

断肠草,又称钩吻、大茶药,全株有剧毒,误食后轻则导致呼吸困难,重则致命。断肠草的根与五指毛桃、海风藤等十分相似。因此,切勿自行采食,如需购买中药饮片请到正规持证药店。


二、食物中毒后应急处置

如误食野生动植物中毒后,应立即到附近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如外出就餐发生食物中毒,或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或销售上述有毒有害野生动植物。请保存好消费凭证、就诊记录等相关材料,并通过“12315”“12345”热线投诉举报。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日报、珠海市场监督管理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