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NEJM发表了一项研究,整合了全球133个队列2,078,948名参与者的个体数据,根据50岁时是否存在5个危险因素,估计90岁前患心血管疾病的终生风险。
结果显示,同时存在5个危险因素的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终生风险为24%,男性为38%。与同时存在这5个风险因素的人相比,50岁时没有这些风险因素的人,预期寿命要长10多年。
原文链接: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415879
1
研究人群
该研究由全球心血管风险联盟(GCVRC)管理小组设计,研究整合了来自八大区域(北美、拉丁美洲、西欧、东欧和俄罗斯、北非和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澳大利亚)2,078,948名≥18岁参与者的个体数据。
本研究排除了基线期有心血管疾病的99,485名患者。基线期心血管疾病信息缺失的人 (92,131)被保留在分析中,视为基线时没有心血管疾病。在进一步排除随访信息缺失的人后,有1,227,987人可用于心血管疾病事件分析,2,042,815人用于死亡分析。
图. 研究流程图
2
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结局的定义
心血管危险因素
本研究关注的是50岁时是否有以下5个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不足和超重/肥胖、糖尿病、吸烟。
基于指南制定的目标对连续性变量进行分类:高血压定义为≥130 mmHg;高脂血症定义为非HDL-C≥130 mg/dL(3.36 mmol/L);体重不足定义为BMI<20,超重/肥胖定义为BMI≥25。
糖尿病基于病史、参与者报告或基线期检查时的新诊断来确定,并使用血糖测量值。
当前吸烟定义为经常(每天至少一次)或偶尔(每天少于一次)吸烟。
结局
结局为心血管疾病,定义为首次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或因心血管或不明原因死亡。
3
参与者的基线特征
133个队列的2,078,948名参与者来自39个国家,收缩压中位数为128.7 mmHg,非HDL-C中位数为155.6 mg/dL(4.02 mmol/L),BMI中位数为25.7。共有7.7%的参与者患有糖尿病,22.3%是当前吸烟者。
不同危险因素负担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
4
不同危险因素负担人群的
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
针对心血管疾病结局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6年,针对死亡结局的随访时间为8.5年,两种结局的最长随访时间为47.3 年。
50岁时没有5个典型危险因素的参与者,女性90岁之前的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估计为13%(95%CI,12-16),男性为21%(95%CI,18-23)。同时有5个危险因素的参与者,女性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估计为24%(95%CI,21 -30),男性为38%(95%CI,30 -45)。
50岁时没有5个典型危险因素的参与者中,女性90岁之前死亡的估计风险为53%(95%CI,36-88),男性为68%(95%CI,57-77);同时有5个危险因素的参与者,女性死亡风险为88%(95%CI,72-99),男性为94%(95%CI, 87-97) 。
图. 5个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
相比同时有5个危险因素的参与者,没有任何危险因素的参与者,女性无心血管疾病的寿命要多13.3年(95%CI,11.2-15.7),男性多10.6年(95%CI,9.2 -12.9);女性总体寿命多14.5年(95%CI,9.1-15.3),男性多11.8年(95%CI,10.1-13.6)。
图. 5个危险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
5
控制危险因素后对寿命的影响
假设50-55岁同时有所有危险因素,在55-60岁时单个危险因素得到控制时,对预期寿命有何影响呢?结果显示,控制高血压可带来无心血管疾病寿命年的最大延长,戒烟可带来整体寿命的最大延长。控制更多危险因素的参与者,额外寿命年的延长越多。
6
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整合39个国家133个队列的2,078,948名参与者的个体数据,分析了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与全因死亡风险,评估了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者与具有危险因素者之间的生存年数差异,并量化了干预特定危险因素的潜在获益。
主要研究结果可以总结为5条:
(1)即便在当前定义的无任何传统危险因素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仍不可忽视(女性为13%,男性为21%);
(2)50岁时没有五种危险因素的女性与具有全部危险因素者相比,预期最多可延长13.3年的健康寿命,男性可延长10.6年;
(3)控制不同危险因素带来的生存获益存在显著异质性;
(4)以全球首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为例,其导致的寿命损失存在显著地域差异;
(5)通过风险轨迹模型发现,在所有评估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干预可获得最显著的无心血管病生存寿命的延长。
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
(1)通过整合大规模、多来源、前瞻性采集的标准化个体数据,突破了地域性研究的局限性,显著提升了结论的普适性。
(2)针对中年期(50-60岁)风险因素干预的对比分析揭示,控制任一危险因素可重塑其与生存时间的关联效应。
(3)创新性地将传统的终生风险评估范式升级为健康干预获益评估,通过量化危险因素控制与健康寿命增益的潜在关联,为个体化健康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局限性:
(1)GCVRC数据库纳入的队列在人群代表性、数据质量与数量、基线评估时间、随访时长、终点事件定义及临床干预措施等方面存在异质性。
(2)虽然回归模型量化估计了危险因素与生存期的关联,但该关联不能推断因果关系,特别是模型估计值可能受到未测量因素的影响。
(3)以50岁作为生存分析起始年龄的设定可能存在偏倚,不同入组年龄可能影响发病率估计值。
(4)少数地区的数据密度不足可能影响区域层面的终生风险评估精度。
总结一下,本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系统评估了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终生风险及全因死亡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年时期(50-60岁)若能控制住高血压,可带来最显著的无心血管病生存年数的延长。
参考文献:N Engl J Med. Published March 30, 2025
DOI: 10.1056/NEJMoa2415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