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台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核心领土主权问题,在国际社会上对台湾问题也都有一致共识,台湾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自2025年以来,海外部分国家不断在背后挑衅生事,妄图分裂中国主权。在台湾问题之上,后续究竟是继续推进和平统一还是选择武力统一,还有待商榷,或许在相关决策上也可以参考历史上对台湾收复的一些举措。
一、三次收台
台湾问题其实由来已久,在历史当中有三次对台湾的收复记录,第1次是非常有名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记录。
明朝统治危机时期,荷兰殖民者在1624年侵入到台湾南部,因62年又赶走西班牙人,试图将台湾独占,在台湾地区实行殖民统治。
明朝政府关注到之后派遣郑成功前去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两万5000名士兵,带着数百艘战船,率领大部队登上台湾岛,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荷兰侵略者赶出了台湾,成功的将台湾收复。
台湾被收复的时期非常微妙,当时正是明朝末年,大清入关,在如此背景之下,郑成功将台湾收复之后,在这块基地当作是反清复明的基地。
郑成功去世以后,由他的儿子继续统治台湾。台湾本身作为一个孤立的岛屿,在管理问题上有很多弊端。
随着清朝统治逐渐稳定,康熙上位之后,对于台湾这块一直没有被收复到清政府管辖的领土十分的忧心。
于是在康熙即位以后,首先是对沿海地区加强防御,一方面又积极的训练水师,提升当时部队内的水上作战能力。
最开始康熙也希望能够和台湾方面和平谈判,但遭到拒绝。到了1683年,为了收复台湾,任命施琅作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大部队对台湾发展全面进攻。
这场战斗持续时间并不长,1683年8月份台湾正式纳入到清朝版图当中,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隶属于福建。
第3次是蒋介石收复台湾,这一次学过近代史的人都不会陌生,甲午战争失败之后,马关条约的签订,让台湾彻底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此后将近50多年的时间,台湾一直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一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湾东北四省和澎湖群岛地区曾经被日本窃取,最后的战败以后归还给中国。
二、值得参考的方式
其实在这三次收复台湾的过程当中,最具有借鉴意义的就是康熙对台湾的收复。从整体局面上看,如今台湾形势和当年康熙面临的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严格意义上来说,康熙对台湾的收复,更像是朝代更迭,掌权者对国家领土的一次修复。但从整体局面来说,当时的台湾,被当作是反清复明的基地,一直和清政府极不对付。
康熙对台湾这个地区十分关注,虽然只是一个孤立的岛屿,但康熙最杰出是希望能够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将台湾平安收复回来的。
但在后续协商谈判的过程中,未能达成一致康熙就决定派遣水师全面作战,并且经过非常短的作战计划安排之后就将台湾收复到了大清版图中。
这样的局面和现在所面临的局面确实很相似,关于台湾问题,大陆此前一直也都是希望尽可能的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一国两制政策提出以后对台湾甚至还有过大力的援助,台湾也是一直在大陆的援助之下发展的,欣欣向荣,双方遵守着和平统一的原则,原本也是相安无事。
但是伴随着赖清德掌权,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张,和平被打破之后,等待台湾的自然也就只有全面武力收复。
康熙当年收复台湾,一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要用武力收复台湾的准备,一方面先进行和平谈判,谈判无果之后才正式决定发兵。
其实现在官方选择的方式同样也是如此,希望能和台湾继续维持一国两制的和平局面,但如今民进党不愿意遵守基本原则,试图分裂国家,那么等待台湾的也就只有炮火。
台湾当局如果不想面临“武统”,当下最佳途径便是接受和平统一,遵循“一国两制”原则。这既有利于台湾发展,也能避免冲突后给两岸百姓带来的伤害。
信息来源:
[1]台湾清治时期 百度百科
[2]清统一台湾之战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