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湾战云密布:美伊对峙升级背后的战略博弈……

从疫情到军事高压的"双线战场"。

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之际,中东地区却暗流涌动。

伊朗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盖里将军曾通过法尔斯通讯社发出严正警告:称伊朗已进入"全天候战备状态",任何威胁国家安全的举动都将触发最激烈反击。

这种罕见的公开表态,将美伊之间持续数月的对峙推向新高潮。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内疫情已造成超过40万人感染,军队系统确诊病例突破5000例。

然而五角大楼反常地加强了波斯湾地区的军事部署:

杜鲁门号、艾森豪威尔号双航母战斗群完成战略集结,驻阿联酋F-35中队与以色列空军开展联合攻防演练,4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中东沙漠演练城市巷战。这种"带疫作战"的异常态势,印证了战略专家金灿荣的判断——通过军事冒险转移国内危机,正是西方政权惯用的“手段”。



现代战争形态下,或者在疫情下是什么样的战略布局?

从当前军事部署分析,美军可能采取"隐身突袭+体系防御"的复合打击模式。

一个是隐身战机协同作战;部署在阿联酋和以色列的F-35机群将实施无线电静默攻击,通过数据链共享战场信息,对伊朗境内目标实施精准打击。这种"一机开机,群机共享"的战术,可有效规避伊朗防空系统的雷达探测。

另一个是建立航母战斗群防御体系;两大航母战斗群并非主攻力量,其宙斯盾防御系统主要承担反导任务,配合阿帕奇直升机编队压制伊朗快艇集群。这种攻防分离的部署,暴露出美军"有限打击"的战略意图。

以及美国疫情下的军事调度。尽管美军从伊拉克6个基地后撤,但福特号核动力航母已在大西洋待命。这种"进二退一"的兵力调整,既规避病毒聚集风险,又保持快速反应能力。



这说来说去不还是疫情下的战争“转移”吗?

难道美国不怕产生危机吗?

回顾1929年大萧条催生二战、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中东战乱的历史规律,当前美国面临的危机具有典型性特征:

• 股市4次熔断蒸发15万亿美元市值;

• 失业人数突破2000万大关;

• 页岩油产业遭遇油价、疫情双重打击。

这种经济困局与特朗普的"大选年焦虑"产生化学反应。正如伊朗革命卫队将领萨拉米所言:"当霸权体系遭遇生存危机时,战争往往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那么,伊朗如何摆脱这样的局面?

或许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伊朗还有着更大的底牌。

没错,伊朗还有着——非对称防御体系的构建。

面对美军技术优势,伊朗着力打造"区域拒止"防御体系。要知道他们国家可是拥有中东最大的弹道导弹库,包括射程2000公里的"流星-3"系列。对此,他们还有的海峡封锁能力,可以在在霍尔木兹海峡部署3000枚水雷和快艇集群。

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代理作战网络。例如:也门胡塞武装等形成战略牵制。这种"以地制空、以量制精"的防御思想,使得美军难以复制伊拉克战争模式。正如德黑兰大学战略研究所报告指出:"任何军事冒险都将引发区域战争,导致全球能源供应链断裂。"



但是当前局势引发多方的考量。

其中就有:俄罗斯向波斯湾增派侦察舰,保持战略存在;中国启动中东特使穿梭外交,呼吁各方克制;欧盟试图挽救伊核协议,避免地缘格局崩盘;国际能源署警告,若霍尔木兹海峡遭封锁,全球油价可能飙升至200美元/桶,引发新一轮经济海啸。

所以在这里一定要理性,但有用吗?

站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各方都需保持战略清醒。对于美国而言,重复"战争转嫁危机"的旧剧本可能适得其反——2003年伊拉克战争导致反恐战争泥潭的教训犹在眼前。对伊朗来说,如何在维护主权与避免全面冲突间把握平衡,考验着领导层的政治智慧。

当今世界已形成"你中有我"的共生体系,任何区域性冲突都可能演变为全球性灾难。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对话才是化解矛盾的唯一正道。"在人类共同面对病毒威胁的当下,携手抗疫理应优先于军事对抗,这既是政治家的责任,更是对文明底线的坚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