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2025年4月,以色列一名高级官员随内塔尼亚胡出访匈牙利时向媒体公开表示,以色列正“非常认真地”与多个国家磋商,将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重新安置”到第三国。这不是人道主义援助,不是战争难民安置,而是明目张胆的强制驱逐计划。这是以国家之名进行的系统性“人口清洗”,是冷血政治下的现代殖民主义重现。
而这一切正得到特朗普政府的全力配合和背书。特朗普不仅没有对以色列的“驱逐计划”加以约束,反而是这项计划的最早提出者。他多次公开宣称,美国愿意“接管”加沙,“重新安置”加沙人,甚至称这是解决以巴问题的“现实路径”。在他的第二个任期中,华盛顿对以色列的放纵早已升级为合谋。
所谓“重新安置”,本质是驱逐,是拔除一个民族与其土地之间的联系。这位以色列官员在谈到未来目标时毫不掩饰:“我们希望看到一场大规模的‘自愿移民’。”在以军轰炸、封锁、断水断电、围困加沙已超过半年的背景下,这种“自愿”二字荒谬至极。试问,面对死亡与废墟,被迫逃亡的人,有选择的权利吗?
与此同时,以色列还试图将“接管”后的加沙地带,交由一个“海湾国家主导的阿拉伯联盟”来管理,而自身保留对加沙的无限期安全控制权。这是一种精致的掠夺逻辑——不负治理责任,不处理民生问题,却牢牢把控资源、战略要地和边界控制。以色列不要这片土地上的人,只要这片土地的可控性、可利用性与军事纵深。这不是撤军,这是重新包装的殖民项目。
而特朗普政府在背后扮演的角色,堪称“推动者”。白宫对这一计划并未否认,反而不断强调以色列有“自我防卫权”,回避对人口驱逐的合法性进行讨论。在其执政下,美国早已从“调停人”变成“同谋人”。华盛顿不再虚伪地扮演中东和平的仲裁者,而是以“转移巴勒斯坦人”为战后重建的核心方案。特朗普政府正在将以色列的战争,包装为人口流动中的一次“地缘再设计”。
而那些被称为“愿意接收加沙人”的国家,究竟出于何种考虑参与这一政治游戏?报道指出,这些国家并非出于同情,而是提出了“战略诉求”。换言之,巴勒斯坦人民正被当作地缘政治的讨价还价筹码。他们不是寻求庇护的难民,而是被高层政治游戏拿去交换武器、油气合同、边境让步甚至政权保护的“代价”。
这是一场高度伪装的灾难。它看似在国际外交桌上磋商,实则用地缘筹码掩盖了一场现代版的种族清洗。它打着“自愿”的旗号,却由战争与绝望驱动;它宣称“非永久控制”,却要无限期保留军事压制。加沙人民在炸弹和封锁中苟活,却要面对自己民族“被消失”的命运。他们不仅失去家园,还被彻底从政治结构中剔除,成为没有身份、没有声音、没有未来的“国际问题”。
而这一切正发生在以“自由与人权”自居的西方主导秩序之下。在特朗普政府公开背书的前提下,美国国内主流媒体几乎集体失声,大多数西方政要对此计划保持沉默,一些欧洲国家甚至被列入“潜在安置国”的名单。这是对人道主义的最大嘲讽,是对国际法的集体侮辱。如果这场驱逐计划最终实现,将是联合国体系存在以来,对《日内瓦公约》《世界人权宣言》最彻底的背叛。
加沙不是一块可以被交易的地皮,更不是谁想“重新安置”就可以决定命运的殖民边角。它是两百多万人生存的空间,是巴勒斯坦民族不可剥夺的家园。以色列与美国想要做的,不是解决冲突,而是用转移人口、拆除主权的方式,永远移除“巴勒斯坦问题”的变量。这才是真正的政治算计:通过摧毁“人”来解决“问题”,通过移走“居民”来简化“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