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俄乌战争的剧本,正以一种残酷而现实的方式加速收场。当地时间4月24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罕见松口,公开承认俄方“已准备好与美国就乌克兰问题达成协议”,但还需“微调细节”。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则早在前一天就已经高调宣称,美俄“已有协议”,并希望尽快敲定。曾经血流成河、誓死捍卫主权的战场,如今却在大国的交易桌上,变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



而这份“协议”,暴露出的赤裸逻辑令人窒息。据Axios爆料,美国上周在巴黎直接向乌方递交了所谓“最终版和平方案”,内容简单到只有一页纸:美国将承认克里米亚为俄罗斯领土,“非正式”默认俄军占领的乌克兰东南部地区归俄所有;乌克兰必须放弃加入北约的梦想,换取加入欧盟的可能性,并由欧洲提供所谓的“安全保障”。换句话说,乌克兰割地、降志、断梦,才能换取一次苟延残喘的喘息机会。

泽连斯基对这份出卖式协议当然愤怒。他回应称,乌克兰绝不会承认被占领土属于俄罗斯,这是宪法底线,是国家灵魂。然而,愤怒改变不了权力的逻辑,更无法逆转现实的残酷。特朗普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冷嘲热讽,指责泽连斯基的“煽动性言论”对和平谈判“极为有害”,暗示乌方若不顺从,将自食其果。24日,特朗普更直接表态称,俄罗斯“不占领整个乌克兰”,就已经是“很大的让步”。这番话,不仅彻底暴露了美国政府的交易心态,也向世界宣告:所谓正义和援助,不过是大国利益下随时可以丢弃的包装纸。

然而,乌克兰内部的声音也开始动摇。基辅市长、乌反对派领袖克利奇科24日公开表示,在特朗普不断施压下,乌克兰“或许不得不放弃土地”以换取“暂时的和平”,即使这“不公平”。当一个国家的高层官员开始以“暂时的和平”为借口讨论割地,乌克兰已站在了彻底分裂与屈辱的悬崖边上。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军事压力也毫不留情地加码。就在克利奇科发表言论的数小时前,俄军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动了今年最大规模的空袭,造成至少12人死亡、90人受伤。铁与火的现实再次无情提醒乌克兰,谈判桌上每一次让步的背后,都伴随着战场上的血雨腥风。

普京的立场一如既往地强硬。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只要乌军从俄方“宪法划定”的四个地区撤军,并放弃加入北约,战争就可以“马上结束”。在俄罗斯眼中,战争早已不仅仅是军事斗争,更是对乌克兰国家主权的全面肢解和重塑。

不得不承认,乌克兰已被逼入死角。从“绝不妥协”的誓言,到“为暂时和平可考虑放弃土地”的动摇,从渴望加入北约到被迫只求欧盟名义下的苟活,这场战争撕碎了乌克兰的国家幻想,也让所谓“西方援助”的真实面孔彻底曝光。美国所要的,从来不是乌克兰的胜利,而是掌控战争节奏,以便在适合自己利益的时机拉拢或者出卖盟友。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异常清楚。对他而言,乌克兰不过是对俄博弈的筹码,是可以用一页纸交易掉的商品。拿下乌克兰东南部土地,稳定与俄罗斯的关系,重新布置欧洲势力版图,这一切符合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方向,也符合特朗普一贯的交易型政治思维。在这样的逻辑下,乌克兰的生死存亡、国家尊严,甚至民众的鲜血,都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代价。



从泽连斯基被逼到墙角的无力反抗,到克利奇科代表反对派开始放风接受割地,再到特朗普团队明目张胆地将和平方案简化成“一页纸”,这一切都在清晰地勾勒出未来几个月乌克兰命运的轨迹:要么低头割地,要么继续孤军奋战,直至被彻底耗尽。

可悲的是,即便乌克兰真的按照特朗普的剧本割地求和,也没有人能保证和平会真正到来。俄方要求的不仅仅是领土,还有乌克兰的未来外交方向和军事中立;而一旦乌克兰被迫承认失败,其国内政局必将陷入深度动荡,新的内战甚至社会崩溃并非不可想象。

乌克兰,正在成为大国博弈桌上的牺牲品。而在这场交易中,土地被交换,主权被切割,鲜血被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尊严被碾碎在西装革履的笑脸背后。战争的烟雾未散,谈判的屠刀已举起。这不是和平,这是一次高高举起、狠狠落下的屈辱之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